词条 |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分类:【风俗文化】 这两句出自《招魂》。描述的是巫师倒退着,拿着盛放灵魂的竹笼,引导灵魂返归家乡的场景。“篝”,竹笼。“秦篝”,即产于秦国的竹笼。“齐缕”,即产于齐国的彩线。古时招魂用竹笼装被招者的衣服,用来召唤游离的魂魄来归附。“绵络”指盖在竹笼上的笼衣。“郑绵络”就是郑国产的笼衣。 古时人们没有前身、后世的观念,也没有天堂、地狱的观念,只有灵魂不死和神鬼观念。人的魂灵若是离开了形骸,短期的就会致病,长久的便是死亡,于是出现了招魂复魄的仪式,因身份不同、死因不同而规定各异。 据《礼记?丧大记二十二》记载,为国君招魂用衮服,为其夫人招魂用赤色剪贴有野鸡纹样的屈狄。为大夫招魂用玄衣赤裳,为其夫人招魂用白色益衣(古代有封号的贵族妇女的一种礼服)。为士招魂用玄衣楞裳的爵弁服,为其妻招魂用黑色税衣。招魂的衣物要符合死者的身份,又容易辨认。招魂者都从屋前檐的东头上屋,到屋正中踏上屋脊,面朝北连叫三声死者的名字,然后把招魂用的衣服卷起来投于前庭竹箧中,招魂者则从屋北檐的西头下屋。从西边的飞檐退下。前庭受衣者登上台阶,将衣服覆盖到死者尸体上。如果死者人不复苏,那就是真死,该正式办理丧事了。这种仪式后来一直流传了下来,在各地都有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古代的长江流域,招魂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 “秦篝齐缕,郑缅络些”表现出的恰恰是浓郁的楚文化特色。今天,在鄂东南一带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外仍保留着这样的招魂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