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风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诗》,也叫做《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作品,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诗》的内容很丰富,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和颂主要是贵族用于宗庙和朝廷上的诗歌。国风中的不少篇章揭露了贵族们残酷地剥削和奴役劳动人民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国风是《诗》的精华所在。这部分民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语汇丰富,富有民歌特色的节奏感与音乐美,使用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大量运用比、兴、赋的手法,开创了我国历代诗歌创作中传统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技巧,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风之中有《秦风》10篇,是《诗》中反映秦文化的篇章。 《秦风》10篇分别是:《东邻》、《驷 》、《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这些诗,或写秦民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们同仇敌忾、同生死共甘苦的战斗友谊;或写爱情,反映妻子思念征夫,以及青年男女间爱与恨、失望与希望、苦与乐的复杂情感;或写秦上层社会,记叙统治者狩猎、宴饮的盛况,反映其惜别、怀旧的感情;或写民众的情绪,渲泄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下面让我们具体欣赏几首《秦风》中的诗篇,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驷 》是描述秦襄公车马狩猎盛况的诗篇。 “驷 ”指驾车的四匹马都是铁青色的好马。诗中写道:(后面为译文) 驷 孔阜, 四匹铁青马,肥硕又高大, 六辔在手。六根缰绳手上拉。 公之媚子,襄公宠爱的臣子们, 从公于狩。跟随襄公出猎把车驾。 奉时辰牡,按照节令献野物, 辰牡孔硕。所献野物肥又大。 公曰左之,公说左转射野兽, 舍拔则获。拉弓射箭不虚发。 游于北园,猎后襄公逛北园, 四马既闲。四匹肥马真悠闲。 车鸾镳, 轻车鸾铃响丁当, 载猃歇骄。上边拉的是猎犬。 本诗虽然只有三节十二行,但所写车马随从之盛,射猎场面声势之大,以及猎后游园的情景,极为生动。尤其诗人将辛辣的讽刺,溶入行文之中,手法十分高明。 云梦秦简之隶书 《终南》是一首颂扬并规劝秦襄公的诗,诗中写道: 终南何有?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条有梅。有山楸和野梅。 君子至止,秦公游猎到终南, 锦衣狐裘。锦衣狐裘真华贵。 颜如渥丹,容颜丰润如丹红, 其君也哉。正是君王秦襄公。 终南何有?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纪有堂。有枸杞和棠梨。 君子至止,秦公游猎到终南, 黻衣绣裳。锦绣衣袍映彩光。 佩玉将将,浑身佩玉丁当响, 寿考不忘。襄公寿考永无疆。 本诗仅有两节12行,先以“终南山上有什么?”起兴,然后用美丽的画面吸引住读者,描写秦襄公豪华骄奢、不可一世的情景,胜过浮雕,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黄鸟》是秦人讽刺秦穆公以“三良”殉葬的诗篇。诗中写道: 交交黄鸟,啾啾叫着的黄鸟, 止于棘。落在荆棘上。 谁从穆公? 谁随从穆公殉葬呢? 子车奄息。是子车家的奄息。 维此奄息,就是这位奄息, 百夫之特。一人能当百条好汉。 临其穴,看他身临墓坑边, 惴惴其?。心惊胆颤的神态。 彼苍者天! 苍天啊! 歼我良人。为何把这样的好人杀死。 如可赎兮,如果我们能赎他啊, 人百其身。用百条性命来代替他都行。 交交黄鸟,啾啾叫着的黄鸟, 止于桑。落在桑树上。 谁从穆公? 谁随从穆公殉葬呢? 子车仲行。是子车家的仲行。 维此仲行,就是这位仲行, 百夫之防。一人能抵挡百条好汉。 临其穴,看他身临墓坑边, 惴惴其?。心惊胆颤的神态。 彼苍者天! 苍天啊! 歼我良人。为何把这样的好人杀死。 如可赎兮,如果我们能赎他啊, 人百其身。用百条性命来代替他都行。 交交黄鸟,啾啾黄鸟叫, 止于楚。落在荆棵上。 谁从穆公? 谁随从穆公殉葬呢? 子车 虎。 是子车家的 虎。 维此 虎, 就是这位 虎, 百夫之御。一人能抵御百条好汉。 临其穴,看他身临墓坑边, 惴惴其?。心惊胆颤的神态。 彼苍者天! 苍天啊! 歼我良人。为何把这样的好人杀死。 如可赎兮,如果我们能赎他啊, 人百其身。用百条性命来代替他都行。 大家知道,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仍然实行人殉制度。据历史记载,穆公死时,曾以177人殉葬,其中有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 虎 ① 。 人民同情三良等人无辜的牺牲者,痛恨统治者的暴行和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愤怒地控诉奴隶社会的罪恶,所以作了这首诗。全诗格调激越凄惋,由3节组成,每节12行,分挽三良。各节的前8行分别记叙三良的杰出才能以及随从穆公殉葬时的惨状,每节后4行是诗人对三良的哀悼。在表现手法上,各节都以黄鸟的鸣叫起兴,在当时杀殉的恐怖环境中听到,使人更加惶恐凄然。在语言方面,作者运用了夸张的笔法,如用能抵挡百条好汉来赞誉三良的才能出众,用100条性命来代替三良去死也可以这样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三良死难的惋惜,也使这首挽歌的哀痛情绪逐步加深,震撼人心。 《无衣》是一首秦襄公时劳动人民为国伐戎的雄壮战歌。它这样写道: 岂曰无衣? 难道没有衣服穿使你心焦? 与子同袍。咱们合披这件战袍! 王与兴师,国王要发兵杀敌, 修我戈矛,修好咱们的利戈长矛, 与子同仇! 跟随国王一同抗敌! 岂曰无衣? 难道没有衣服穿让你心急? 与子同泽。咱们同穿这件衬衣。 王于兴师,国王要发兵杀敌, 修我矛戟,快修好这长矛大戟。 与子偕作! 和你并肩战斗到底。 岂曰无衣? 难道没有衣服穿让你心慌? 与子同裳。咱们同穿一件下装。 王于兴师,国王要发兵杀敌, 修我甲兵,快修好咱们的盔甲武器, 与子偕行! 和你一同奔向前方! 本诗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士兵抵御外来侵略的团结战斗精神。诗人以豪迈的气魄,表示出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情绪和相互协助的热情,同时又表达了劳动人民踊跃参军、共同御侮的决心。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战友的热爱,均出自对保家卫国正义战争的支持。 《蒹葭》是一首怀念远方情人的爱情诗。“蒹葭”即芦苇。诗中写道: 蒹葭苍苍,芦苇苍苍密匝匝, 白露为霜。白露凝成了冰霜。 所谓伊人,我怀念着的人; 在水一方。她住在河水那方。 唛洄从之,想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阻且长。但是关山阻隔,道路漫长。 唛游从之,顺流而下去寻她, 宛在水中央。她宛然在那水中央。 蒹葭萋萋,芦苇苍苍密又密, 白露未?。白露未干清滴滴。 所谓伊人,我怀念着的人, 在水之湄。她在河边水草地。 唛洄从之,想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阻且跻。道路险阻,尽是山岭山岗。 唛游从之,顺流而下去寻她, 宛在水中坻。她宛然在河心小岛上。 蒹葭采采,芦苇密密片连片, 白露未已。晶莹露珠还未干。 所谓伊人,我怀念着的人, 在水之?。她住在河边。 唛洄从之,想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阻且右。道路阻隔弯又弯。 唛游从之,顺流而下去寻她, 宛在水中?。她宛然在河心小沙滩。 ① 本诗写秋天的早晨,天高云淡,芦花翻白,清露为霜,碧水澄滢,烟波万状,一个痴情的男青年,热烈追求着心爱的姑娘,想去找她,却难找到,以致徘徊往覆,神魂颠倒,他所思念的人宛然可见,却觅之无影,若有若无。本诗委婉有致,堪称《诗》中情诗中的上乘之作,充分表现了秦国当时文化的高超水平。 《秦风》的内容涉及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若干史实,为春秋时期秦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文字和思想艺术方面,《秦风》较《诗》中的其它作品毫不逊色,表明秦人在接受西周文化以后,其本身文化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应当指出的是,古时贵族习惯以赋《诗》来显示高雅,表达自己的意见。秦的统治者亦十分精于此道。一次秦穆公宴请在秦国避难的晋公子重耳,宴席之间,穆公赋《采菽》诗,陪重耳赴宴的赵衰就教重耳赋《黍苗》,穆公赋《鸠飞》,重耳就赋《河水》,穆公又赋《六月》。通过这些诗间接地表达了双方的想法,那就是重耳希望秦穆公帮助他夺取晋国君位,穆公则满口答应,并且预言道重耳必能称霸。这样一来,一场严肃的政治交易便在冠冕堂皇地赋诗奏乐中完成了。 ① 在秦的诗歌中,相传有一首百里奚妻作的歌谣,这里也顺便说一说。百里奚原来是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他成为俘虏,后把他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人送到秦国。百里奚从秦逃走,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贤能,想用重金去赎,恐怕楚人不给,于是派人对楚国说:我的陪嫁之臣百里奚在你们那里,请以五张公羊皮赎百里奚。于是楚国放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与百里奚谈了3天,对百里奚的治国见解非常满意,封他为上卿,委其主持国政。 ② 百里奚以前穷困时的妻子得知丈夫飞黄腾达后,就到他堂下当了一名洗衣妇。有一天,百里?坐在堂上,她便“抚弦而歌”。歌词是: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亨伏雌,炊??(yǎn yí琰移,户牡,即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相别亨牝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藜,扼伏鸡。西入秦,五领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③ 这首歌谣声调悲凉,语言流畅朴实,情感动人,堪称一首优秀的民间歌谣。它首尾完整,内容生动、丰富,甚至还包含了一些情节,近似一篇曲折动人的故事,文学价值很高。先秦时期的民间文学,现在只能见到只言片语,皆无法与这首诗相比。它与《诗》所收录的《国风》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民间口语,既显得自然,又通俗易懂,感人至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