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韩分类:【文化精萃】 朝鲜著名书法家。字景洪,号石峰、晴沙。出身贫寒,自幼喜欢书法,常用木棍在地上和水缸的水上练字,后被母亲送进寺院习字,因工夫未就中途还俗而被母亲逐出家门。从此后,韩专事学问,不再思家,专修王(羲之)体和颜(真卿)体,在楷书、行书、草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1567年进士及第,曾作过司御、郡守、县令、尊崇都监书写官等。其书法,在朝鲜为一大家,留有《石峰千字文》、《石峰书法》等,和金正喜一起被人称为书法二圣。 明代医学家。自名白自虚,字天爵,号飞霞子,又号飞霞道人,成都人,一说泸州(今四川泸州)人。他年轻时弃儒从医,前往峨嵋山访道学医。先问学于舅父华恒岍以及王山人,又得武夷翁和黄鹤老人(铢衣翁)等人的传授。其医术精湛,疑难痼疾,往往投药便痊愈。一时名闻朝野。历来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学说,他却独创六法兼施:“六法者,望闻问切论治也。凡治一病,用此式一纸为案,首填某地、某时,审风土与时令也;次以明聪,望之闻之,不惜其详,察其外也;然后切脉论断处方,得其真也。各各填注,庶几病者持循待续,不为临敌易将之失,而医之心思既竭,百发百中矣。”他的六法兼施格式是完备的病历诊断书,较喻嘉言之议病式早百余年,是对祖国医学的一个贡献。 有医著《韩氏医通》、《滇壶简易方》等多部,其中《杨梅疮论治方》,为我国第一部梅毒专书。 战国时期由 “三家分晋”而形成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韩景候 (名虔),其祖即春秋晋国大夫韩武子。前453年与赵、魏瓜分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阳翟 (今河南禹县) 战国初期,三晋势力都很强,各自在中原发展势力。前375年,韩哀侯在位,“郑恃魏以轻韩,伐榆关而韩氏亡郑” ( 《战国策?魏策四》),将郑国灭后,韩的疆土大大扩展,并且迁都到郑 (今河南新郑)。其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成为“战国七雄” 之一。由于地处魏、秦、楚三国之间,所以成为军事上必争之地。自前294年开始,秦国便频繁攻打韩国,夺去了武始、新城 (今河南伊川西南)之后,韩联合魏抗秦,在伊阙 (今河南洛阳龙门)被秦将白起打得大败,韩被迫割让武遂 (今山西垣曲东南)200里地给秦。此后韩国江河日下,疆土不断被秦国蚕食。前231年,韩把残存的一部分南阳地献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次年,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