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策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策问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朝廷试士用的一种文体。皇帝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的问题,书之简策,征求答对,叫做“策问”,对答者因其意图而阐发议论,叫做“射策”。针对问题而陈述政事,叫做“对策”。起于汉代。如董仲舒有《贤良对策》、贾谊有《治安策》。后代科举考试多用此法取士,称为“策论”。又,古卜筮占问,亦称“策问”。

古代选举和科举的考试方法。汉代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以为难问,征求对答,谓之策问。应试者根据所问意旨,逐条答对,陈其所见,谓之对策。为察举取士的考试方法。汉武帝下诏策问贤良,公孙弘、董仲舒均以对策优异而被重用。君主亲自以策问试士,谓之制策;主考官以策问试士,谓之试策。以策问考试,意在使考试体现致用原则,选拔实用人才。后世科举考试亦采用此法,即以问答试策。唐代科举考试策问沿采汉代“射策”的选士方法。此法比“帖经”、“墨义”要求更高,也更重要,各科考试能否合格,最终取决于策问的优劣。秀才科须试方略策五道,明经科试时务策三道,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开元礼科、三传科、史科等,均试策三道。答策问的文体,唐初多重骈体,后渐用散文体。

文体名。提出有关经义或政事等问题,以简策难问,征求对答,谓之“策问”。《汉书音义》说:“作简策难问,例置案上,在试者意投射取而答,谓之射策。若录政化得失显而问之,谓之对策。”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分策问为三类:“一曰制策,天子称制以问而对者是也。二曰试策,有司以策试士而对者是也。三曰进策,著策而上进者是也。”策问起源于汉代,当时晁错、董仲舒多有名篇。以后各代也有著名的策对文字传世,其中有不少治国妙计,富民良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