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神分析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精神分析学

分类:【文化精萃】

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基本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思潮,已经广泛渗透到医学、心理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社会文化学等各个领域。

精神分析学最初只是一种有关精神病起因与治疗方法的理论;后来其基本观念被引入心理学研究,形成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本世纪20年代以后,精神分析被用于解释历史、文化、人生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一种哲学理论。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如下:(一)心理结构理论。人的心理结构不是单一的,它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意识是人的理智部分,协调着人在现实外界条件下的正常行为。前意识居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意识正常进行的保障。无意识为人的精神提供动力,它代表着最深层、最原始的本能、欲望,具有非理性的巨大能量。(二)人格理论。在心理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本我相当于无意识,是为人格提供原动力的基础;自我是理性的代表,控制着本我的活动;超我是社会道德观念的代表,能引起个体内在精神的自我约束乃至自责、自惩。个体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是性的本能冲动,又称为里比多。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里比多都存在并有着不同的表现区域。(三)社会理论。这是人格理论的进一步泛化,把里比多看成人类一切行为和文明创造的源泉。受到压抑的里比多可以转而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叫“升华”。社会、宗教、道德、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都系于里比多。

精神分析学最初由弗洛伊德本人独撑门面,后来瑞士的荣格、奥地利的阿德勒等人追随弗洛伊德,形成精神分析学派。不久荣格与阿德勒又分裂出去另立体系。30年代以后,霍尔妮、沙利文、弗罗姆等一批心理学家在美国兴起一个新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使之更为现实、更富于社会文化色彩,因此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另外,从20年代起,赖希、弗罗姆、特别是马尔库塞等人,试图用弗洛伊德主义去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被人称作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