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绞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绞缬

分类:【传统文化】

又叫“扎染”。三大缬染工艺之一。用线和针将布帛绑扎绞缬成旋涡形,也可将布帛折叠成长形或方形,用木条和夹子将其固定,放于清水中,使结扎的部分产生排染作用,然后放入染缸中用蓝靛浸染,晾干后用木石灰水清洗。折去线结,布料因浸染程度不同而呈现出斑斓之图样。也可进行多种色彩的染制,成为彩色扎染。用绞缬工艺染制的布料朴素大方,美观实用,可用于衣裙、被面、窗帘等日用工艺品。

又名“撮缬”或“扎缬”,是我国古代民间常用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给织物起“绞”的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①缝绞法,先在待染织物上,预先设计图案,用线沿图案边缘处将织物钉缝、抽紧后,撮取图案所在部位的织物,用线结扎成各式各样的小绞。②衬垫法,将各种几何形状的小物体作为衬垫物,结扎在织物里。③夹板法,织物被巧妙折叠后,再用对称的几何小板块将其缚扎夹起来。④打结法,将坯绸作经或对角折叠后,在不同位置上以织物自身打结抽紧。起“绞”的织物经浸染后,将线或结拆除,结扎部位因染料没有渗进或渗进不充分,而形成预期的花纹。绞缬织物制作简易,花样色调柔和。花样的边缘由于受到染液的浸润,很自然地形成从深到浅的色晕,使织物看起来层次丰富,具有晕渲烂漫变化迷离的良好艺术效果,这种色晕效果是其它染色法难以达到的。我国至迟在公元4世纪就普遍应用绞缬技术,当时流行的绞缬花样有蝴蝶、腊梅、海棠、鹿胎纹和鱼子纹等。1959年阿斯托那305号墓出土的大红绞缬绢,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绞缬实物。唐代时,绞缬织品深受人们的欢迎,许多妇女都将它作为日常服装材料穿用。唐代名画家周?画的《簪花仕女图》和敦煌千佛洞唐朝壁画上的女供养人的衣裙上面,都印有称之为“撮晕缬”的团花花纹。唐以后,这种绞缬印花技术仍一直盛行不衰,甚至在现代手工业中,它还作为工艺美术品成批生产。具有无级层次色晕的绞缬染色,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重要成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