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维吾尔族婚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维吾尔族婚礼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婚礼仪式,分两天进行。第一天,男方将准备好的礼品,用马或骆驼驮送到女家。接着,新郎在伴郎等陪同下,打着手鼓、吹着唢呐,到女家去举行迎娶仪式。仪式一般由宗教职业者伊玛木主持。他在诵过《古兰经》后,当着站在左右两厢的宾客,询问新郎新娘是否同意结合。得到双方同意的回答后,伊玛木便将一块浸过盐水的馕,给两人同吃。此时,宾客们齐声祝贺婚姻美满。傍晚,人们又打着手鼓、吹着唢呐,用马将新娘送往男家,新娘上马必须由她的父兄抱上去。当新娘快到男家时,男方在门前生一堆火,新娘一到,就由一位客人,勾起一点火,在新娘头上二绕三圈。新娘要向所有的客人分送礼品,并绕火堆走三圈,然后才能进入新房。这寓意着“祈福驱邪”。第二天,在男家举行“揭盖头”仪式。届时,男女双方宾客,按女左男右分列,纵情歌舞、饮宴。傍晚后,从男方宾客中,突然走出一人,敏捷而迅速地将新娘的盖头揭下来。这时,新娘在宾客面前亮相,起身向大家行礼,然后同新郎一起,与宾客们尽情歌舞欢唱,直至深夜。 男女青年在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之后,就该举行婚礼正式结婚了。结婚仪式过去是分2天进行,现在大都是改为1天了。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先要把准备好的彩礼以及婚礼上招待客人的用品(一般是一只活羊,还有大米、清油、胡萝卜、馕、茶叶、糖、盐、柴火或煤炭等)送往女方家。结婚当天,新郎由伴郎陪同,演奏着乐曲到女方家举行迎娶仪式。仪式举行时,结婚双方和各自的伴郎、伴娘按男左女右的程序分两边站立,由阿訇或伊麻木(宗教职业者)主持“尼卡”宗教仪式,诵经,然后询问新婚夫妇是否同意结合,回答同意后,阿訇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分别赠给新娘和新郎。新郎、新娘双手接过, 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同甘共苦, 白头到老。随后步入客人聚集的客厅。此时,在场的亲友同声祝贺婚姻美满,并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在女方家热闹一阵之后,新郎便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在欢快的手鼓和唢呐声中,将蒙着“盖头”的新娘娶回婆家。新娘到达时,男方家门前要点燃一堆驱鬼避邪的“神火”, 由客人取一点火,在新娘头上绕三圈,之后新娘向所有的客人分送礼品,然后新娘绕火堆走一圈,才进入新房。接着,在新房举行“揭盖头”仪式。男女双方的客人都进入新房,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同作祈祷。男方一位客人轻轻揭开蒙在新娘脸上的盖头,然后来宾开始歌舞,婚礼进入高潮。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由伴娘陪同到公婆居室行礼问安,公婆也热情招待并赠送礼物。这一天早晨,女方家还要送来抓饭和薄皮包子或其他食物作为早餐给女婿吃,以示关心。然后,新郎由人陪同再到女方家向岳父母行礼问安,女方家也热情招待并赠送礼物。婚后满一周时,新娘回娘家,男方家送礼物,女方家准备各种食物招待,岳父母并以衣物等物品赠送女婿。双方亲家还要彼此宴请对方及其亲朋好友,以示谢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