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田官田。公田民种交租,私田交税。公田租种不得买卖,私田不限。《吕氏春秋·上农》: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资治通鉴》: “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公田西周受田制度中土地占有制度的一种。一夫受田百亩,谓之私田,另有公田十亩。公田对国家纳税,国家用税收支付郊社、宗庙、百神祭祀并支付百官俸禄和宫廷日常开支。周室即衰,政令不行,诸侯国君越境侵田,公田制度被破坏,鲁宣公创“初税亩”,标志土地私有制的开始。 公田❶中国古代井田制度下,奴隶或农民为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无偿助耕或由若干村社成员共同耕种的土地。在西周,全部土地和全部臣民都为周天子所有,实行逐级分封。各级统治者自己保留的田地,一部分拨给农民,称为私田;大部分田地交由领得私田的农民无偿耕作,收获全部上缴,称为公田。 公田official land❶中国古代井田制度下由奴隶或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纳各级奴隶主或封建领主的土地(见“井田制”)。 公田傣语叫“纳曼”。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为村社成员集体占有的土地。同一村社的成员都有权利平均分配使用, 具有领主所有和村社集体占有两重性质。村社有较多处置权,可以集体出租或交换。主要由*傣勐寨子耕种,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8%, 由历史上村社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而来,随着封建化过程的发展,所有权为领主所掠夺,逐渐变质为农奴份地,耕种这种土地的寨子必须为召片领服无偿劳役,故又称“负担田”。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