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置将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置将法

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王安石兵制改革措施之一。宋初鉴于唐五代藩镇之祸,各地戍兵由朝廷轮番派遣禁军担任。由于将无常兵,故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训练不精,无法应付事变。而且兵额日增,军费庞大,造成财政困难。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变法,改革兵制,于诸路分别设置将官;至元丰二年(1079),凡置将92人,各统一军,将有副,只是东南兵不满3000人者置单将,不置副。此外又增马军十三指挥,忠果及土军共十二指挥。变法不久,即见成效,《宋史?兵志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平居知有训厉而无番戍之劳,有事而后遣焉,庶不为无用矣!”哲宗元钓元年,司马光当政,欲废置将法,受激烈反对而止。北宋末年,朝廷腐败,置将法空有其名,天下几无可用之兵,终于导致北宋灾亡。

北宋元丰时王安石变法改革兵制的措施。宋初,鉴唐藩镇割据之弊,分遣禁军,轮番更戍各地,使将官所统无常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久之兵乏训练,战斗力下降,且兵额日增,军费庞大,财政困难。神宗用王安石变法,改革兵制,大量裁汰老弱冗兵。自熙宁七年(1074年)起,在各路分别设将、副将,选用武艺高、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充任,加强训练。全国先后置将92员。东南兵额在3000人以下的仅有单将,不设副职。另编马军13指挥,忠果10指挥,士兵2指挥。哲宗时,司马光废新法,亦欲废置将法,尽罢各路将官,因遭反对而停止。虽后置将增加,然北宋末年,军政腐败,缺额大增,置将法仅存形式,军队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又称“将兵法”。宋神宗改革兵制之法。宋初更戍法造成“将不专兵,兵不知将”诸积弊,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朝廷开始在军中进行置将以统领固定兵力的改革。仁宗时,陕西四路之兵,逐路专置数将,每将军队有二三千人。神宗即位,泾原路经略安抚使蔡挺开始在本路禁军中进行编制改革,以25人为队,125人为阵,2500人为将。在得到神宗赞同后,蔡挺迁枢密副使,其法在各地推广。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番号禁军指挥,混合组成将的编制,将下设部,部下设队(也有保留原来指挥、都编制者)。一将兵力一般有数千人,少数有达万余者,统领官为正将、副将(3,000人左右者置单将),下设押队使臣、训练官、部将、队将等职。其番号以路为名,依次排序,如×路第×将,总计各路共设140余将。除禁军外,蕃兵、弓箭手诸部也行置将法。而京城中央禁军和小部分地方禁军不行置将法,仍用原来编制,称在京禁军和不系将禁军。北宋末,在将之上又设军,以统制为军级编制的长官。这样,禁军编制由厢、军、营(指挥)、都四级,逐渐演变为军、将、部、队四级。南宋军队多采用置将法后的四级编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