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考异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考异法

分类:【传统文化】

历史编纂法之一。宋以前史家已注意到史料考辨的重要性,司马迁提出“考信于六艺”的著史原则,不采用荒诞不经的材料;裴松之注《三国志》详引诸书错互之文,折衷以为一是,都可视为考异法之前导。然史料考异方法的自觉与成熟,体例的谨严,则大备于北宋司马光。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史料浩繁,同一史事往往用几种材料参互而成。考订异同,鉴别真伪,决定取舍为其修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步骤。司马光乃创考异之法,在编制长编时,将彼此年月事迹有相违戾不同者,择一证据分明,情理近于事实者修入正文,余者注其下,并辨证谬误,以说明所以取此舍彼的原委。他还制定了撰写考异的原则:“先注所舍者云某书云云,今按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云今两从之。”《资治通鉴》成,他将考订诠次的内容,写成《通鉴考异》30卷,附随《通鉴》并行,由此完备了史料考异之法,也开启了修史之家“自著一书专明所以去取之故”的先例,使编年体臻于精善。考异之例一开,后来史家争相仿效。南宋范冲重修《神宗实录》,即著《神宗实录考异》5卷,以表明对旧录删改去取之由。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将考异内容附于正文有关事条之下,使考异体式有所发展。后代史家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纪传体等其他史书体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