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至圣先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至圣先师

分类:【传统文化】

孔子 (前551―前479) 的尊称。“圣人” 是儒教的最高尊号,只有品德最高的人才能得到此项殊荣。在儒教经典中,被称为圣人的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其中只有孔子才不是帝王。孔子被尊为圣人,是因为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孔子是儒教经典第一位非官方的传人,他首开私家讲学之风,把本是 “王官文化” 的《六经》 传到了民间。孔子传经的业绩,自然受到后人的推崇,孟子誉其为 “集大成”,为 “圣之时者”。而以 “至圣” 称孔子,则始于西汉司马迁。他在 《史记?孔子世家》 的赞语中说: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 ‘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 ‘至圣’ 矣。”东汉明帝时,始以孔子为 “先师”。此后,历代王朝给孔子的尊号,或者冠以 “师”,如 “先师”; 或者加上“圣”,如 “宣圣”、“文圣”、“玄圣”、“至圣” 等。至明清两代,始合二为一,称“至圣先师”。孔子本常人,据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本是其父叔梁纥与其母颜徵在 “野合” 而生。但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头上便被罩上了神秘的光环,渐渐具有了神性,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两汉之际的儒生方士造出了许多谶纬,来神化孔子。如《春秋演孔图》说: “孔母颜徵在大泽边梦与黑帝交配,后在空桑里面生下孔子。” 也就是说,孔子是黑帝之子,这与圣母玛利亚“清静受胎”而生耶稣的神话非常类似。汉代纬书还说: 天上掉下一方血书,落在鲁国的端门上,书上写道: “趋作法,孔圣没,周姬亡,彗东出,秦政起,胡破术,书纪散,孔不绝。”次日,子夏去看,血书变成赤鸟飞走了,留下一图,画的是孔子制法的形状,上面题着 “演孔图” 三字。于是孔子作《春秋》,制 《孝经》,既成,拜天,天降黄玉,上有刻文:“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 所谓 “卯金刀” 是刘,“字禾子” 是季,刘季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字,意思是孔子制法,刘邦受之而治理天下,都是天意。《孝经钩命诀》甚至将孔子描绘成海口、牛唇、骈齿、舌理七重、虎掌、龟脊的奇异相貌,把他说成是 “前知千岁,后知万世” 的通天教主。历代皇帝给孔子加了许多封号,从 “公”一直封到 “王”,不少人还千里迢迢跑到曲阜孔庙致祭。唐高祖时奉孔子为 “先师”,并于武德二年(619) 在长安国子监立孔庙,其后各地方学校都建立了孔庙。唐玄宗时,追谥孔子为 “文宣王”,孔庙改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其后,凡京师太学、各府、州、县学均立文庙,入学者须先拜孔子,后拜老师,并岁时致祭。文庙中除设有孔子的神位外,还从祀有历代的圣贤大儒,例如颜渊等孔门十哲,以及孟子、董仲舒、程颐、张载、司马光、朱熹、王守仁等。文庙是儒教圣贤崇拜的集中体现,尽管在多数人心目中,孔子是人而不是神,但却是人格楷模,完美无缺,神圣不可超越,甚至有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的说法。对孔子的这种绝对崇拜,正如佛教徒之崇拜释迦牟尼,道教徒之崇拜太上老君,实际上是一种宗教现象。近代康有为请立孔教为国教,就以孔子为教主。

至圣先师就是孔子,也称“孔夫子”、“孔子公”。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以其博大精深的学问,教而不倦、学而不厌的精神,对传统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视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有代表性的孔庙有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及彰化孔庙。1952年,台湾依据程发韧教授推算孔子诞辰日为公历9月28日,并将这天定为教师节。台湾在至圣先师的诞辰日照例要举行祭孔大典,时间为65分钟左右,依序为:(1)释奠典礼开始。(2)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乐、佾生及执事者各依序站立丹墀两旁。(3)鼓再严:引赞引陪祭官至丹墀旁依序站立。(4)鼓三严:引赞引各献官至丹墀两旁依序站立。(5)执事者各司其事:礼、乐、佾生按鼓五步一顿的节奏,分别移步就位。(6)纠仪官随引赞就位。(7)陪祭官随引赞就位。(8)分献官就位:东西庑先儒、东西庑先贤、东西哲、东西配等八个分献官,各随引赞由大成殿两侧诣盥洗所,盥洗后就位。(9)正献官随引赞诣盥洗所,盥洗后就位。(10)启扉:仪门及棂星门,由执事人员一一开启。(11)瘗毛血:执事捧毛血盘诣瘗所,将太牢之血埋于土中。(12)迎神:乐长唱:乐奏“咸和之曲”,钟鼓齐鸣,迎神队伍由棂星门中门进入时,通赞唱“全体肃立”;迎神队伍返回大成殿前天井中央时,通赞唱“全体行鞠躬礼”。(13)进馔:乐长唱:乐奏“咸和之曲”(执事者捧进馔)。(14)上香:乐长唱:乐奏“宁和之曲”,钟鼓齐鸣(正献官与各分献官,同时各随引赞诣各神位前上香,行三鞠躬礼后,回复原位)。(15)全体行三鞠躬礼。(16)行初献礼:乐长唱:乐奏“宁和之曲”,钟鼓齐鸣,麾生举麾,节生举节,乐舞并起(正献官随引赞诣神位前行初献礼,奠帛、献爵、行三鞠躬礼)。(17)行初分献礼:分献官各随引赞诣东西配、东西哲、东西庑行初分献礼。(18)恭读祝文,乐长唱,乐止。(19)恭读祝文,乐长唱:乐止,通赞唱:全体肃立。(20)全体行三鞠躬礼:读祝毕,通赞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时参赞者同时行礼。(21)行亚献礼:乐长唱:乐奏“安和之曲”,钟鼓齐鸣,麾生举麾,节生举节,乐舞并起(正献官随引赞诣神位前行亚献礼,奠帛、献爵、行三鞠躬礼)。(22)行亚分献礼:东西配、东西哲、东西庑分献官行亚分献礼。(23)行终献礼:乐长唱:乐奏“景和之曲”,钟鼓齐鸣,麾生举麾,节生举节,乐舞并起(正献官随行终献礼,献爵、行三鞠躬礼后,随引赞回复原位)。(24)行终分献礼:东西配、东西哲、东西庑分献官行终献礼,献爵、行三鞠躬礼后,随引赞回复原位。(25)饮福受胙:正献官随引赞诣香案前饮福胙后回复原位。(26)全体行三鞠躬礼:读祝毕,通赞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时全体参礼者同时行礼。(27)撤馔:乐长唱:乐奏“咸和之曲”,钟鼓齐鸣。(28)送神:乐长唱:乐奏“咸和之曲”,钟鼓齐鸣,通赞唱:全体肃立。(29)捧祝帛诣燎所:读祝者捧祝,司帛者奉帛诣燎所。(30)望燎:乐长唱:乐奏“咸和之曲”,钟鼓齐鸣(正献官随引赞诣燎所望燎)。(31)复位:正献官随引赞复位后钅刑乐止。(32)复扉:仪门、棂星门,由执事人员关闭。(33)撤班:正献官、分献官、陪祭官、纠仪官相继随引赞退,继为礼、乐生按鼓“五步一顿”的节奏,分别移步至丹墀两旁。(34)礼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