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船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船帮分类:【中国民俗】 还有一种地域性和行业性结合在一起的帮派,称×地×(行业)帮。湖南过去船运业发达,很多地方的船民在外埠建有该地的船帮。船帮是船民带有地域性的互助组织,清代漕运时即已形成。有以县范围组织和命名的××县船帮,如平江船帮、宝庆船帮。一县船民中又有专管某一段河流的船帮组织,如宝庆船商管理上山河的又组织了岣嵝船帮。 有几县联合组织起来的,如长沙、湘阴、善化、湘潭、浏阳五县联合组织起来的木帆船,往来江(江苏)湘间,担任漕运与食盐运输的“五邑帮”。益阳、安化船民联合组成的益安船帮,后又吸收宝庆、新化部分船民、?民,改称“宝安益”船帮。有一条水路上各埠船民的组织,如澧水流域的临澧、石门、慈利、大庸船民联合组织的九澧帮。船帮团结很紧,互助性很强,帮规很严。行船运输中互相帮助,帮中的船如若有难,见到的船只或码头上的人一定要鼎力相助。船到某地时,坐地者要为其安排食宿。如有船遇难,帮会要负责处理后事,若与外界发生争斗,要全力帮忙。 内河船只停靠的地方称为“码头”,过去被地方帮派把头把持,只准本帮船只停靠,外帮船只需要停靠在他帮的码头上,需要备礼去拜谒码头主,交钱纳税打招呼,俗称“拜码头”。否则非但不能停靠,还会遭到或偷或抢或被打砸,称之为“收灯油钱”的遭遇。有时停在河中数日不得靠岸。就是经得了允许,还要听从把头安排,不能图求方便择地停靠,否则轻者罚款、请客、放鞭炮赔礼,重者毁船伤人。 因此各地船帮力争在外地建立自己的码头,有的向当地购买地皮修建,有的申请官方拨地修建。有的地方为垄断码头权,不许外帮在本地建码头,使出各种办法加以阻挠。船帮为开辟一个码头,常常要请武艺高强的人打败当地力量,镇住当地势力,才能取得建立码头的权利,俗称“打码头”。因此出现许多惊心动魄的打码头事件。据传宝庆船帮在武汉设立码头就非常不易。宝庆人尚武,且好打抱不平,同乡人如遇外侮,便群起相助,所以外帮人非常惧怕“宝古佬”(宝庆人的外号),即使这样也没有镇服武汉人,让步同意让他们建码头。为保障自己的行船安全和停泊的利益,宝庆船帮在武汉建码头势在必争。当时的武汉人十分排外,因此武斗经常发生,虽经过多次武斗都是宝庆人获胜,但仍不许宝庆船帮在武汉建码头。后宝庆人获得了一次大胜,使得武汉人害怕起来,便提出“穿红靴子”的条件,说如果宝庆人中有敢穿烧红的铁靴子者,即允许宝庆船帮在武汉建码头。为了整个船帮的利益,宝庆船帮中居然有人答应了这个条件。是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位宝庆的老船工将一双赤脚伸进烧得通红的特制的铁靴之中,发出烫焦皮肉的嗤嗤响声和烧焦的臭味,惊得武汉人个个目瞪口呆,宝庆人个个痛心流泪。老船工以自己的痛苦和生命,为宝庆船帮在武汉打开了码头,争来一席靠船之地。尔后,宝庆船帮又争得在汉阳可停泊武胜码头、在武昌可停靠鲢鱼道码头的权利。宝庆船帮在汉口建码头后逐步发展,在码头旁发展成一条宝庆船帮专用的宝庆街和七条巷,居住宝庆人。 这些船帮延续了近200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省船舶总队将五邑船帮和平江船帮编为长沙第一大队予以统制,以供军差,为抗日战争运输做出了贡献。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船舶星散。1944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湖南后,所有大船全被毁坏,船帮解体。 渔业史上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为了互相援助,渔民必须相对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捕捞形式、不同姓氏的船帮。每个帮内有公认的帮头。帮头组织祭祀、指挥生产,互不侵犯。帮主为大家办事不计报酬。帮内船生产时一起照应,有时两只船结合为“对子船”。四只船联为“一带”,作业配合默契,出力不计大小,分配不计多少,是一种遇事同心共处、有难大家同当的互助形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