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再生障碍性贫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zaishengzhangaixingpinxue

简称再障。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而发生的一种贫血。它以严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点。在我国发病率为1.8~2.1/10万,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占多数。由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对骨髓的毒性作用引起的再障为继发性(或症状性)再障。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药物和化学物的中毒或过敏(如氯霉素及合霉素,苯及其衍生物),其次是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中子束等),较少见的为病毒感染或免疫反应。约半数以上病历找不到明显诱因,称原发性(或特发性)再障。再障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几种学说:(1)造血干细胞缺乏。如致病因子破坏造血干细胞,没有足够的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结果使骨髓中各种造血细胞减少,以致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的微循环、生长环境缺陷,从而干扰骨髓造血细胞再生。(3)再障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所有病例均有全身红骨髓总量显著减少的病理改变。一般急性型症状较重,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血红蛋白可降致3g/dl,白细胞减少到1000/mm3,血小板可<1万/mm3,网织红细胞<1%,病情险恶,治疗效果不佳,多于一年内死亡。慢性型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网织红细胞可>1%,病程长,部分病人经系统治疗,病情可好转,甚至缓解。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防治感染,有出血时应给予输血等支持疗法,并采取各种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增加血细胞等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zaisheng zhang'aixing pinxue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症状:
❶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年龄早(6个月至3岁),起病缓慢,进行性苍白,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骨髓化验可确诊。
❷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常因接受X线照射、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发。起病可急可缓,皮肤苍白,乏力,常发生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及多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或鼻腔等)。治疗:
❶支持治疗,重度贫血可输血。出血严重可输血小板,使用止血剂。有感染时积极控制感染。
❷丙酸睾丸素每日1~2mg/kg肌注,康力龙每日0.1~0.2mg/kg分2~3次口服。
❸强地松每日0.5~1mg/kg分2~3次口服。
❹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大剂量强地松龙。
❺骨髓移植。
❻中药治疗。经合理、长期治疗,可使病情缓解。

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症。其共同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止血、输血、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功能衰竭引起贫血,简称再障,中国年发病率为0.74/105,其中慢性再障为0.60/105。无原因的病例可达到52%~88%。临床表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急性型血象须有以下3项中2项:❶网织红细胞小于1%,绝对值小于15×109/L;
❷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
❸血小板小于20×109/L。本病应避免交叉感染,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者应予隔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