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马贸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茶马贸易分类:【传统文化】 宋政府以茶叶交换西北、西南少数民族马匹的交易。唐代,吐蕃、回纥的朝贡使节,驱来名马,市茶而归,数量有限,亦不经常。宋代茶马贸易则发展兴旺,规模盛大,还建立了有关管理机构和各项制度,其制度多为明、清所继承。两宋由于边境危机,对战马的需要量很大,但是朝廷财政拮据,无力支付买马所需的大量银钱绢帛。茶叶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而宋代四川地区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年产量达3,000万斤左右,超过全国其余地区产量的总和,自销有余。于是,从北宋中期起,茶马贸易便在宋政府的直接组织下发展起来。熙宁七年(1074)始榷蜀茶,在成都建立买茶司,统购四川茶叶。翌年,成立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买马司,统管在甘肃一带置场以茶易马事宜。两司分合不常,由于业务相关,常合并为一,称“都大提举买茶买马司”或“都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该司负责在四川收购茶叶后,再运往西北地区以茶易马。年运川茶达6万驮(600万斤)上下,其中部分用于“杂卖”,供蕃汉人民用现钱或货物购买;部分用于“博马”,即交换马匹。为保证马匹来源,博马茶优先供应,且质优价廉。一般每匹马可换一驮茶(100斤),良马可换二三驮茶。北宋中后期,每年从西北地区博马的数量,大约在2万匹左右。与此同时,宋政府还与四川境内的藏、彝、苗族进行茶马贸易,每年博马5,000匹左右。南宋继续在西北地区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贸易,但由于金朝的阻隔,西北马源减少,导致马贵茶贱,马价为北宋时的三、四倍,甚至十倍。为扩大马源,南宋政府又在广西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和宜州(今广西宜山)等地置场博马,每年可购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的马匹2,000匹左右。在四川、广西博马不单用茶,而多杂用银、绢帛、布匹、食盐等物。茶马贸易提供了两宋对战马的需求,自神宗以后,宋军的战马大都是用四川茶叶换来,在与辽、夏、金、元的军事抗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茶马贸易也加强了宋王朝与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和物资交流,促进了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