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认知人类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认知人类学

分类:【文化精萃】

研究心智、语言和文化诸因素的关系,在认知心理学和结构语言学影响下发展起来,同时与结构人类学也有很大渊源。它主要关注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在日常生活中的组织和应用(如分类、推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有较大发展,70年代以后发生心理学的转向。早期发展中,认知人类学与“民族科学”(ethnoscience)、“民族语义学” (eth-nosemantics)有着同一范畴,主要研究民间分类系统中的概念分类结构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意义编码,最初旨在强调文化相对性和认知类型,后将注意力转到建立普遍认知图示上。晚近时期关于人类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概念分类的心理现实(psychological reality)。调查发现,许多分类(categories)围绕“原形”(prototypes)组织,原形赋予分类以突出特点(salience),使它能够影响记忆和推理。这一领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语言学家在进行,认知人类学家主要从事“图式”(schema)研究-围绕图式如何与行动发生联系展开讨论。在认知人类学家眼里,图式不同于原形(由特定预期组成),是一种关系的组织框架,作为高度一般化的文化知识结构,它需要具体细节来充实。为了探索普遍认知模式,认知人类学家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发展了三个基本模型:信息过程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models)、认知发展模型(cognitive-developmental models)、感知经验模型(perception and experiential models)。其中,信息过程模型探讨“并行分布处理” (parallel distrivuted processing)与“联接式处理” (connectionism);认知发展模型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希望借此发现共同发展特征和主题;感知经验模型则认为在环境中对于感知过程和感知体验的共享,跨文化(cross-culturally)地塑造了人们的认知模式。近来认知人类学陷入一些具有深刻哲学渊源的困境,这些困境促使学者对于“认知本质”进行再思考,之后的发展使它不再囿于分析知识体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综合时代,与其他学科(譬如心理学、认知科学)交叉、借鉴将给认知人类学带来新的发展可能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9: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