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证类本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证类本草分类:【传统文化】 药物学书。《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宋代唐慎微撰。成书于元丰六年(1083)。系据宋初《嘉钓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汇集增益而成,凡32卷,收载药物1746种(一说1558种),增药近500种。记述药物性味、主治、鉴别、采制、炮制,又详绘图形,图文并茂。载录药方近3000首,多有古方及民间验方。既存本草学传统,又有补充校正。刊行后备受重视。宋朝迭次修订、再版、易名。徽宗大观二年(1108)新版称《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政和六年(1116)再订版称《政和重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复刊版称《绍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本草纲目》问世前,为本草学范本。 中药学著作。全书32卷,宋?唐慎微撰。全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字审元,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附近)人。他以行医为业,经验丰富,医德高尚。在行医过程中,他对药物特别感兴趣,而且广泛向别人征求良药良方,积累有关资料,最后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著成本书。 本书共收药1558种,比前人的同类书增加新药476种之多。本书最大特点是广泛收集前人的用药经验,把前代各家资料均详为引用摘录,每一药之后均收有附方,且附有药图,全书博物学性质极浓。作者忠实于所摘录的引文,均注明出处。其中保留了很多已佚传的宝贵资料。例如比本书早约半个世纪问世的《本草图经》后来已佚,现在的辑本主要就是由《证类本草》辑出的。以后不断出现的许多本草书如《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等,全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明代大本草学家李时珍称赞唐慎微“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确是公允的评价。本书在国外影响很大,受到英国的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和推崇。 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医药学著作。北宋唐慎微著。30卷。成书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原书32卷,载有药物1558种,附载古今单方验方3000余首和方论1000余首,达60余万言。该书集录历代医学名著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书目达247种,将《嘉钓本草》与《本草图经》合而为一,再新增476种药物。每种药物的后面都附有插图,便于检索。对于药物的主治,详加阐述与考证。每种药物之后,附有制法,为后世炮炙药物提供了资料。还对药物归经理论作了阐述和考证。是书刊行后,很受医界重视。大观二年(1108),宋徽宗命医官艾晟加以修订,加上其年号,改称《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定为国家药典颁行全国。政和六年(1116)由曹孝忠再次修订,改名《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绍兴二十九年(1159)又由王继先修订,改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淳钓九年(1249)年又由金张存惠刊行,定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共30卷,载药物1746种。此书堪称集宋代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自成书后500余年中,始终以本草学范本而行于医界,金、元时期及朝、日等国多予重刻。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时,即以其作为蓝本。李约瑟称其“比十五和十六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有金刊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即据此影印,又有《四库全书》本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元张存惠晦明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包含了寇忠?《本草衍义》的全部内容,最为善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