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以达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诗以达意分类:【传统文化】 语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诗以达意,是对诗歌言志抒情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司马迁对先秦典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特点做了比较,认为《周礼》是用来阐述人伦礼义以节人的,《周易》是讲述天地阴阳四时万物变化的,《尚书》是纪事的,《春秋》是明辨是非的,《乐记》是求人和的,唯《诗经》是通过对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等具体事物的描摹,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司马迁对《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认识,表明了他对诗歌性质的认识。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他又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就说明诗人所表达的意,是诗人在现实中“有所郁结”,具有真切感受而发的。因此,“诗以达意”同他的“发愤著书”说实质是一致的。“诗言志”在先秦著作中多有论述,汉代《毛诗序》等就把诗同情志联系起来,司马迁“诗以达意”就是指诗的抒情言志的性质,但他又指出了诗歌都是诗人“发愤之所为”,表达的情志都是现实生活激发的结果。这种认识对后世影响很大,刘勰的“为情而造文”,韩愈的“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皆可认为是对司马迁这一思想的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