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诗品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原名《诗评》,后《诗品》成为定名。3卷。以论五言诗为主,将自汉到梁有成就的诗歌作家,区别等地,分成上中下三品,再论其作品的优劣和前后作家间的继承关系。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兴起、作用及表现手法,批评诗的片面追求声律和堆砌典故的风尚。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晋代玄言诗加以否定。主张表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强调艺术感染力,提倡“风力”和自然,又重辞藻。在评述中,机械地把《国风》、《小雅》和《楚辞》作为汉代以后所有诗人和诗作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对作家评价也有谬误,如把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而列陶渊明为中品,曹操为下品,引起了后世不少非议。他虽有历史局限性,但仍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而有影响的著作。 诗论。(1)南朝梁代钟嵘撰。原名《诗评》,后《诗品》成定名,3卷。是对汉魏以来五言诗之专论。此书以“风力”、“丹采”为审美标准,“致流别”、“掎摭利病”、“显优劣”、论“品第”方法。分上、中、下三品,品评122位五言诗的作家及其作品。评述中概括诗人艺术风格,探索其源流派别,一定程度上勾划出流派线索,但不免有牵强片面之病。评诗颇精审,但由于偏重词采,亦有品评失当之处。书中批判了当时片面追求声律和以用典为贵的风气,抨击了“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晋代玄言诗。认为诗的性质是“吟咏情性”,诗的社会功能是“陶性灵”。《诗品》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后世诗歌批评影响较大。参见“钟嵘”。(2)唐代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的简称,1卷。分别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12句论述雄浑、冲淡、纤?、沉着等24种风格特征。主要强调诗歌韵味,推崇冲淡、玄远,对后世颇有影响。清代袁枚复撰《续诗品》1卷。参见“司空图”。 诗论专著。南朝梁代钟嵘(约468―518)撰。全书分为三卷,专论五言诗,选择自汉至梁代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评论其作品的优劣及前后作家的继承关系。在《诗品序》及对诗人的品评中,钟嵘对五言诗从理论上给予了说明,他认为四言诗“文约”,骚体“文繁”,而“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为五言诗确定了在诗坛上应有的地位。钟嵘对南朝盛行的四声八病之说和堆垛典故的诗风进行了批评,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认为作诗应以吟咏情性为要,而写作动机的激发在于客观事物的感召,因此诗歌要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钟嵘还提出“滋味说”,认为有“滋味”的诗才是好诗,而要有“滋味”,就必须“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做到赋比兴并重,言近旨远,形象鲜明,耐人玩味,感染力强。在对诗人的品评中,钟嵘注重历代诗人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不同艺术流派的区分,为研究诗风的流变开辟了新途径。但在对诗人的品评中,也有错谬,如列曹操为下品,陶渊明为中品;对诗人风格流变的研究上也有牵强之处。 《诗品》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论诗专著,它开启了古代诗话的先河,清人何文焕辑的《历代诗话》将《诗品》列为首篇。《诗品》最流行的版本是《津逮秘书》本和《学津讨原》本;近人许文雨有《诗品讲疏》。陈延杰的《诗品注》196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比较通行的注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