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课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课功分类:【传统文化】 即天课。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为阿拉伯语Zakat的意译,音译为“则卡提”或“札卡特”。为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即“奉主命而定”的宗教赋税,又称“济贫税”。中国穆斯林称为“施散则卡提”。其目的为周济贫困,防止财产聚敛,消除贫富急剧分化现象。分三种:①财产课,指教徒财产达到一定数量时,按比例征收的捐税。即财货纳1/40,农产品纳1/50到1/20。畜产也有一定比例。统称为“正课”。②家事课,指宰杀牲畜时的捐税。③人丁课,指开斋节征收的捐税。一般每人交纳一升谷物或一升枣。后二者合称“副课”。中国穆斯林解放前纳“正课”者较少,部分地区根据家境情况纳“学粮”。城镇采取化募或平均摊派的方式,供在寺阿訇或教长食用或作薪俸及寺务开支。“副课”较为普遍。解放后多被取消。现仍保留有宰杀牲畜时和开斋节向清真寺交纳一定费用的习俗。 伊斯兰教基本功修,与念功、拜功、斋功、朝功并称伊斯兰教“五功”。此为中国穆斯林称法,阿拉伯语音译为“则卡提”,穆斯林通称“施散则卡提”,意为“天课”,指伊斯兰教规定的施舍,即“奉主命而定”的宗教赋税,又称“济贫税”。按教法规定:凡金银财帛、粮食果品、骆驼牛羊以及其它动产等,达到一定数额即“满贯”者,应按规定课率施济贫苦穆斯林。金银商品每年应纳四十分之一;农产品纳二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羊40只为满贯,施济一只,牛30只为满贯,施济一只。施济对象主要是贫苦无告者、朝觐者、参加圣战者等。要求富裕穆斯林每年收获后,要清理家资一次,按规定课率施济。回族穆斯林对此通常称为“清则卡提”。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穆斯林亦有纳“天课”义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