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赎罪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赎罪券分类:【文化精萃】 源于拉丁文indulgentia,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天主教诸圣事之外的一种免除罪罚的办法。在天主教看来,教徒犯罪会导致三种后果:获罪于上帝,永罚,暂罚(指在世上或炼狱中的刑罚)。教徒通过告解礼加以忏悔,可以免除前两种惩罚,但要免除暂罚,必须获得教会的宽恕,而主教和教皇则有这个权力,教徒通过祈祷、施舍、望弥撒、朝圣等方式表示痛悔。14世纪以后,这类宽免暂罚的方式被滥用来作为教会敛财的手段,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鼓吹赎罪券能缩短或减轻灵魂在炼狱中痛苦。最早大量出售赎罪券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指在世上或炼狱中的刑罚。教徒通过告解礼加以忏悔,可以免除前两种惩罚,但要免除暂罚,必须获得教会的宽恕,而主教和教皇则有这个权力,教徒通过祈祷、施舍、望弥撒、朝圣等方式表示痛悔。14世纪以后,这类宽免暂罚的方式被滥用来作为教会敛财的手段,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鼓吹赎罪券能缩短或减轻灵魂在炼狱中痛苦。最早大量出售赎罪券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ius Ⅲ 1198―1216在位)。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Leo ? 1513―1521在位)以建造圣彼得大堂而募款之名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说什么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到柜上叮当一响,教徒死去的家属的有罪的灵魂,就立即飞升天堂。教皇的这种行经引起人们不满。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ner 1483―1546)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对之进行抨击,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1562年特兰托公会议提出废止售卖赎罪券,5年以后,为教皇批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