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路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路祭分类:【地域文化】 丧葬习俗。亦称“道祭”、“路奠”。出殓日,亲友在灵柩赴陵途中设供品香烛祭奠亡灵,灵柩行至所设香案前时止,孝子依次跪于棺两旁,众亲友步至棺前拜祭,孝子磕首致谢。路祭之礼行之已久,多为三至五祭,它是一种荣誉,其台数愈多,主家愈光彩。路祭毕,抬棺继续赴陵,若为新陵,女宾则不可去,而若为老陵,则女宾可同往。 送殡路上,抬灵柩者歇息换人时,孝子要跪地并口喊“小心”以提醒亡灵注意。如为“喜丧”,尤其亡者生前人缘好的,路祭者颇多,他们大多是丧家的亲朋好友,或沿路居住的乡邻。路祭者拦路时,在路上横置一长凳或一桌子,设香供于其上,以行祭祀,桌(凳)上还放有香烟等。路祭时,送殡的响器(乐队)便尽情吹奏一番,祭桌(凳)上的香烟,实际是为他们而设的。娘舅家路祭多在村外进行,祭后便告别而去。不管何人路祭,孝子均得跪地等候。灵柩行至要道或上坡、道路坎坷、泥泞难行时,孝子都要跪地,向抬龙杠者致谢或加以犒赏,这种犒赏在洛阳一带,多由撒纸钱的女婿掏腰包。在林州市一带,凡患恶疾而亡者,送殡路上要由族人沿途轻挖路面,以示“清除祸根”,显出过去对恶性疾病之无奈! 出殡途中,还有路祭,分特设和亲友所设两种。特设的路祭,是送丧队伍行至特设香案前,停棺大奠。孝子跪在棺首右旁,女孝眷跪在棺后,按事先拟好的名单依次进行,仍由大总理主持,主祭领先,在棺首香案跪拜叩首,多为三拜九叩大礼。时间有的长达二三小时。亲友所设路祭,是在村外途中,至亲密友设供品香烛祭奠亡灵。还有的地方,因未赶上在家中吊唁,赶到送葬途中或在坟地,设供品祭奠。因此,设路祭次数往往有多处,在当地受人敬仰之人则更多。 路祭毕,出殡队伍到村外三岔路口,凡不随棺到墓地者,皆向灵柩致礼而返丧主家。有的地方是女孝眷路祭之后返回;有的地方则以新老林地而论,新林,女眷可不去,老林,女眷可一同前往。微山湖畔“路祭”较为复杂,首先是“祖道官”(丧主请的有“功名”之人),行官场大礼,接下来就是各亲朋好友再次祭奠,而且在每次行祭后,都要更换一次祭品。亲友根据亲疏程度,行礼的礼数有所不同,哭声也分为“哭全尊”和“哭半尊”。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