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辽中京城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辽中京城遗址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大明城。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乡。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始征集汉族工匠仿中原京师形制筑城,为其上京临潢府陪都,且规模更大。辽亡。金、元及明初沿用加筑。明代永乐初废弃。城遗迹仍可见,分外城、内城、皇城(大内)三重,周长15公里许。外城西墙保存较好,墙上每隔90米有一楼橹痕迹。南墙中端有两高6米正方形夯筑土堆,西侧有豁口,当为朱夏门。门北中央干道宽60米,长1400米。两侧南北向街道各3条,东西街道5条,宽8―15米不等。另有市坊、廊舍、官署、庙宇、驿馆等。内城在外城内正中偏北,呈“回”字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东、南、北三面城墙较完整,上筑楼橹。南墙阳德门遗迹外东南大明塔矗立,高74米,八角13级,密檐实心式,为国内现存最大辽塔。德阳门西南又有小塔,八角密檐式,高24米。皇城正方形,长宽各约1000米,惟西墙残基隐约可见,城中央干道连接辽圣宗武功殿及萧太后文化殿,建筑废墟尚存。此遗址为研究契丹史、女真史、蒙古史及古代城市建筑史重要遗址。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内蒙宁城县,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东距赤峰至叶柏寿铁路的天义车站15公里。辽宋澶渊之盟后,契丹贵族为便于与中原交往,利用北宋每年所纳岁币,征集燕云地区的汉族工匠,于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兴筑规模宏大的陪都中京大定府城。城址明显可见,残高4米。由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部分组成,南北3500米,东西4200米,周长15公里。外城南部为汉族居住区,有坊市、民居、庙宇、官署、驿馆等,现今尚有两座砖塔矗立,东南隅大塔通称为大明塔。内城为官署及屯兵区。大内为契丹贵族所居,有宫殿和仓廪等建筑,现尚有宫殿废墟。金代改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改为大宁路,明初曾在此建立大宁卫,永乐初年废弃,现仍通称为大明城。它在研究契丹封建化进程以及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颇具科学价值,1959―1960年曾在遗址内发掘和钻探,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