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梯尔·阿里夏巴纳,苏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达梯尔·阿里夏巴纳,苏丹分类:【文化精萃】 印尼文学家、语言学家。《新文人》派代表人物。1979年10月27日获印尼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30年在图书出版社任《图书旗帜》杂志主编。1933年和阿尔敏?巴尼和阿米尔?哈姆扎一起创办《新文人》杂志。创办过人民出版社,后改为人民火炬出版社。还创办和主编过《印尼语建设》杂志(1948―1954)和《对抗》杂志(1954―1962)等。日本占领时期在印尼语言委员会工作。1946―1948年在印度尼西亚大学教语言、文学史和文化史课程。1950―1958年任雅加达民族大学语言、哲学、文学和文化教授。1956―1958年在苏门答腊巴东安达拉斯大学任印尼语语法教授。1963―1968年任马来西亚大学马来学系主任及教授。回国后任雅加达民族大学教授。其他职务还有:巴黎语言学会会员(1951年起),国际哲学联合会委员(1954―1959),美国人类学董事会董事(1968年起),印尼哲学学会主席(1970年起),雅加达艺术学院院长(1970年起),罗马世界未来学联合会会员(1974年起),荷兰皇家语言、地理、人类学学院名誉研究员(1976年起)。1970年获印尼共和国政府文化忠诚勋章。主要文艺作品有:《命途多舛》(1929)、《长明灯》(1932)、《扬帆》(1936)、《匪巢少女》(1941)、《戈罗塔?阿佐拉》(1970)、《失败与胜利》(1978),诗集《浮云》(1936)、《逐浪之歌》(1978),另有其他著作《印尼语的斗争及发展》(1957)、《印尼语言与文学》(1962年)、《印尼社会与文化革命》(1966)、《个人、社会、文化力量结合的价值》(1969)等。其五十年代初编辑的《印尼语语法》列为印尼标准教材,一版再版,沿用至1988年。另有编辑各学科文集多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