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迎送仪礼和禁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迎送仪礼和禁忌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古称“海滨邹鲁之邦”,民间素以礼貌好客而著称。旧时各地城乡迎客多到码头车站或村外,对于一些贵客,出迎数十里外的盛礼也并非少见。闽西北山区民间如遇客人来临,往往要热情迎候,客人安顿后,主人要端出美酒佳酿,设宴洗尘。当晚邻居老少还到宅叙谈,民风十分淳朴。旧时邵武、武夷山等地,家人出远门归来时要在门口烧把火,人从火把上走过,意在驱鬼邪保平安。此类习俗在闽南等地也有流传,民间或称“跨火熏”。每当海外华侨或出远门的亲人回来时,闽南各地侨乡风俗要先在门口烧一把干草,让其跨过,此后放鞭炮,以示欢迎和庆贺。进门时,家中正厅要点燃红烛,家人煮来线面和鸡蛋请亲人吃,以祝一路平安顺利。当天晚上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共进晚餐,称“吃团圆饭”。福州等地一般先食太平面,然后设宴洗尘。 明清以来,福建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华侨离乡背井,远涉重洋,漂泊异国他乡。在事业有成或稍有积蓄后,他们往往又长途跋涉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会见亲人。在海外游子回来之际,各地相应地就流行脱草鞋之俗。所谓“脱草鞋”,意指旧时亲人出外谋生多为生活所迫,当年出行时许多人一贫如洗,脚上还穿着草鞋。如今荣归故里,可以将草鞋脱下。因此各地侨乡每当亲人返家时,家中的亲朋好友都要送上线面、鸡蛋或煮碗点心相敬,此俗被民间形象地称为“脱草鞋”。早期华侨一般回赠南洋等地的药材、肥皂、布料和毛巾等物,现在一般多回赠金首饰、家用电器等以示答谢。此类习俗在闽中和闽南等地侨乡尤为多见。 旧时闽南、闽中等地侨乡为亲友出国或返乡华侨再度出洋饯行,俗称“送顺风”。闽南谚云:“路平好走马,风顺好驶船。”出门人均希望一帆风顺,因此这一礼仪含义深刻。旧时各地华侨出洋没有飞机,一般都要坐船远涉重洋,一路颠簸,不很安全,于是祈求行船安全成了华侨和家中亲友的最大心愿,除了烧香祷告之外,闽南等地民间在送顺风的饯行酒宴上照例都有一盘全鱼,但不得把鱼翻过来吃,寓有头有尾、顺顺当当之意。闽中福州等地民间在亲友临行前请吃一碗太平面另加两个太平蛋是必不可少的礼仪。至于一般客人,有关礼节则比较简单,有的留下请茶,送客也仅至门外或村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