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远古的生殖崇拜及其遗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远古的生殖崇拜及其遗风

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地区远古原始居民的生殖崇拜,根据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平潭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现代考古发掘曾出土一批陶制的与男性生殖器十分相似的陶器。对于这批器物,有人认为它是陶支座,用以支撑陶釜等炊器。但由于它更酷似男根,因此被许多专家认定为陶祖,即远古原始居民的生殖器崇拜物。类似福建平潭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祖或石祖,在中国各地的史前时代遗址中并不少见。《礼记》曰:“人本乎祖。”商代甲骨文的“祖”字,实即“且”字,其甲骨文字形亦如男根,因此很早就有学者认定其为早期先民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由此可见,在平潭壳丘头遗址出土的这些陶祖也并不意外,它显示了福建地区早期先民正常的原始生殖崇拜现象。中古以后,类似于这类直观的生殖崇拜现象,在福建各地仍可见到。著名的泉州石笋,至迟在北宋时期就已存在。石笋上尖下圆,3米多高,状如男根。据说石笋原竖在一块中间凹下的仙尿盘上,象征男女生殖器的媾合。另有学者认为该石笋是印度教湿婆崇拜的遗存,印度教以象征生殖繁衍的男性生殖器林迦作为湿婆的化身,泉州石笋应是宋元时期印度教文化的遗物。但不管其来历如何,宋元时期直至近现代,石笋一直成为当地民众祈子的崇拜物。明代惠安籍诗人黄吾野有“一片云根天琢成”之句,业已含蓄指出其象征男根的事实。当地不育妇女常到这里朝拜触摸石笋,俗传这样会怀孕生育,这一举动无疑是最好的民俗答案。另据明人谢肇?《长溪琐记》记载,在连江县陀市北十里许,有一座叫朱公桥的桥下,“有石笋崛起如男子势,里妇孕者,取石子遥掷之,中必生男也”。这种举动很明显也与生殖器崇拜有关。与石笋形状类似的还有旗杆石等象征男根的崇拜物,如明人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1载:泰宁县双峰石,“顶有洞,中有旗杆石,乡人多梯险祷之以求嗣”。

泉州“石笋”

云霄县莆美仙峰岩的女阴石刻

除了男性生殖器崇拜外,女性生殖器崇拜在福建民间也有迹可寻。在武夷山民间传说中,有大王峰与玉女峰媾合的故事,其换骨岩对面的和合岩石壁,就是女阴的象征物。据说旧时当地久婚不孕的妇女,多来此许愿乞求生男育女。一旦如愿以偿,许愿者事后要来此烧香还愿。另外,在云霄县莆美仙峰岩,有一块形似女阴的天然石块,其石虽仅约1米见方,但确是鬼斧神工,天然琢成,酷似女阴,当地不孕妇女来此求子者也很多见。此外,在漳浦绥安、湖西冷脚等处也有类似的石刻。这些自然物在人们求子心切的强烈意愿驱使下,都成为具有灵性的神物而受到膜拜。这类活动自然应是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的生殖崇拜的遗风,它很直观地反映了各地百姓强烈的祈子心愿。

除了烧香祷告祈拜或者掷石等举动外,民间还有更直接的触摸接触这些生殖器象征物的举动。如上杭县紫金山麒麟殿前有一块摸子石,高约80厘米,直径20厘米,呈圆柱形,象征着男根。当地不孕妇女往往在暮色苍茫、人迹不见时来到摸子石边,悄悄解开衣服,把肚皮贴在石上摩擦数下然后离去,当地民俗认为这样可以使不孕妇受孕生子。闽西地区流传甚广的吉祥哥崇拜,则是更为直观形象的男性生殖崇拜。所谓的“吉祥哥”,实为一石雕的裸体男童,供于长汀县朝斗岩的一个洞穴内。当地久婚不孕的妇女多来此烧香祈拜,口中念叨:“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气多,请你勿在厅中坐,保佑伢生个靓阿哥。”她们边念边摸吉祥哥的生殖器“雀雀”,并在上边刮下一些石粉以红纸包好带回家饮服。当地民间俗传饮下此石粉,就会怀孕得子。由于刮的人多,天长日久,吉祥哥的那根“雀雀”由长变短,由短变无,寺里的和尚只好以黏土补造一根,以满足不断前来的祈拜者的需求。闽西其他地方寺庙中往往也摆有吉祥哥,所不同的是他们多为木雕,身着红色花衣,穿开裆裤,胸前挂一香袋。久婚不孕的妇女在祈祷时,不但要往香袋中塞红包作为祈求赐子的酬神之礼,而且要大声祷念并触摸吉祥哥的“雀雀”后才算完成“作业”。这种直接的触摸和接触生殖器及其象征物,应是最原始的生殖崇拜的遗存,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民间在祈子求育方面强烈的相同心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