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和宝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郑和宝船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大型沙船。最大者长44丈,阔18丈;中船长37丈,阔15丈。可能有9樯12帆(费信《星槎胜览》)。船体采用水密隔舱,可容1000余人。系当时世界最大船舶。由江苏太仓和应天府(今南京市)龙江船厂制造。1957年曾在船厂遗址发现铁力木巨型舵杆,长11.07米。后又发现木轴,长2.21米,上有4个安装车关棒之孔,可能是用于船上盘车之“绞关木”。 我国造船业到了明代前期达到了高峰。明初航海家郑和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七下西洋,每次都出动船舰一二百艘,其中宝船40多艘至60多艘,最多乘载27000余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所乘坐的宝船堂皇高大、平稳坚固,在世界木帆船中无与伦比。最大宝船长达44丈4尺(约合140多米)、宽18丈(57米),九桅九蓬;中船长达37丈(117米)、宽15丈(47米),八桅八蓬。而87年以后哥仑布航行大西洋时(1492年),只有88人,分乘长约19米的三条小船,与郑和宝船简直不能相比。 15世纪上半叶(1405―1433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中的巨船。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宝船最大者长约150米,宽约62米,舵杆长11.07米,张12帆,排水量约3万吨,可容千人。郑和宝船是在江苏太仓和南京制造的,从江苏制造海船的传统推断,郑和宝船的船型当为沙船。其船型特点是:平底、多桅、方头、方艄,并有出艄。其性能优点是多方面的,如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较小,又不怕搁浅,安全性较好;多桅多帆,且桅长帆高,利于使风,加以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设有披水板等增加稳定性的装置,与船尾舵、风帆密切配合,顺风逆风都能行驶,适航性能好。宝船的船舱间隔采用水密隔舱,各舱严密分隔,即便一舱两舱破损,只限于这一二舱进水,不致于全船遭难,船体结构上采取了龙骨接头避开桅位等技术措施,保证了船舶整体强度和远洋航行的安全。郑和每次下西洋,出动船只约100至200艘左右,其中长度超过百米的宝船约40至60艘,共载将士、技工人员多达27000人。郑和宝船向全世界显示了我国宋、元、明时期高度发达的船舶制作技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