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鄂伦春人的狍皮服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鄂伦春人的狍皮服饰分类:【风俗文化】 鄂伦春族的服装,有皮制和布制两种。这些服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鄂伦春族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服饰都各不相同。狍皮服饰款式,花样均比犴皮显得突出、重要。因狍皮轻盈、柔软、实用,便于加工制做。 掌握不同季节各种动物的习性,按着不同季节制作各种饰物是鄂伦春人的特点。冬季,狍皮厚、毛长、密度大。人们用此时的狍皮制作“狍皮大哈”(长袍)“狍皮被褥”等,是冬季最佳的理想用品。而在夏季,狍子长毛退落,皮薄毛短,其颜色为粟红色,是制做春、秋、夏季的短外衣及各种用品的好材料。 狍皮制品服饰主要有: 狍皮大哈:“苏恩”皮袍,这种袍子带大襟,袍边和袖口镶有黑皮薄边,花样美观。青年人穿的皮袍要染成黄色。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腰间扎黑色带子,纽扣早年是用兽骨制成,后来多用铜扣,狍皮大哈,正反面都可穿,一般是毛朝外穿。显得英俊、潇洒,用于抗寒、保暖,还便于打猎时不暴露目标。 红杠子:狍皮短外衣,带大襟。是春、秋、夏季的服装。穿时腰间扎皮带,穿此衣多翻毛穿,这不仅防水抗湿,还有一定的“伪装”作用。 “额勒开依”是绣有花样或镶有图案的皮裤,外面再套上套裤,此皮裤用于野外生产、生活,可防止被灌木刺或杂树刮坏皮肉。 “灭塔哈”是用完整的狍脑袋皮缝制而成的狍头帽。狍子的五官皆要保留,甚至连角也要保留下来。 “奇哈密”皮靴,是用狍腿皮作勒儿,鹿皮或犴皮做底的靴子。穿此靴时里面再穿狍皮袜子,再冷也冻不坏脚。“奇哈密”轻巧、实用,是御寒的理想用品。 “考好鲁”有五指手套和手闷子。五指手套是用狍皮缝制的。其背面绣有各种花纹,十分精巧、美观。手套的边上还镶有花边。如猞猁皮毛和兔子皮毛。手闷子:象“拳击”运动员的手套,分大拇指和四指两部分,手腕处有开口,表面绣有花样或镶有图案,可用于放枪射箭或干粗活。 鄂伦春族的妇女,是熟制兽皮和缝制、刺绣各种兽皮制品的能手,也是美化生活的艺术家。男人们穿上狍皮大哈,头戴灭塔哈,腿穿套裤,脚蹬其哈密,骑上猎马,挎上猎枪,驰骋在浩瀚的林海和茫茫雪原,更显得英武而潇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