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重戴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代一种冠名,流行于中原地区。即在折上巾上加戴大裁帽。用罗制成,方形垂檐,紫里,两旁有两条紫丝组为缨,下垂而系于颌下。此冠源于民间,本为野夫岩叟之服。宋初,御台史诸官皆冠以重戴。②古代对戴大帽又打伞者的称谓,流行于中原地区。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三》言:“唐至五代国初,京师皆不禁打?(伞)。五代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淳化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又服帽,故谓之重戴。” 宋代男子首服服著方式。系于幞头上又加戴大裁帽,故称。大裁帽是以席帽加围黑色纱罗而成,其形似笠,方而垂檐,紫里,旁以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于颔下。宋初,文人举子外出时多将大裁帽加戴于幞头之上。潘阆所绘《安鸿渐八才子图》,图中之人皆策蹇重戴。宋王禹?《赠崔遵度及第诗》亦有“且留重戴士风多”之句。当时,御史台诸官亦皆重戴,其他官员可戴可不戴。淳化二年(991),诏两省及尚书省五品以上官员皆重戴,枢密、三司使和副使则不戴。南宋时,又诏许御史、两制、知贡举官及新进士前三名者重戴。一说既打伞,又戴大裁帽,谓之“重戴”。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载:“五代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淳化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伞,又服帽,故谓之‘重戴’。”参见“席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