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兽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野兽派分类:【文化精萃】 或称“野兽主义”,20世纪初叶法国兴起的绘画运动。1905年马谛斯等青年画家参加“秋季沙龙”,批评家沃克塞尔指着被这群青年画家作品包围着的雕刻家马尔克所作的一件近于杜纳得勒风格的学院派雕刻《小孩头像》,带讥讽的口吻说:“看!一群野兽里的杜纳得勒。”这句称呼,便被一般人用来称呼这群青年画家。野兽派的历史很短,1907年即已达到顶点。他们强调绘画要表现主观感受;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变形的形象,以求得单纯化的装饰效果。此派的名称后改为“巴黎画派”。其画风和技法也人各不同。代表画有马谛斯、杜菲、德朗、卢奥、马尔肯、凡邓肯、甫拉曼克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绘画运动。1905年,马蒂斯及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了他们的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Louis Vauxcelles)指着野兽派画家及雕刻家马尔凯的一件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雕刻作品惊呼:“多纳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之中。”于是,20世纪第一个现代美术流派―“野兽派”的名称就这样产生了。野兽派的主要成员有:享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安德烈?德朗(Andre Derain 1880―1954)、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1876―1958)、拉乌尔?杜飞(Raoul Dufy 1877―1953)、乔治?鲁奥(Georges Rouault 1871―1958)、凡?东根(Kees Van Dongen 1877―1968)、阿尔伯特?马尔凯(Albert Marquet 1875―1947)等。年长的马蒂斯是这个画派公认的领袖。聚集在马蒂斯周围的这些年轻画家们,尽管具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和表现手法,但他们却有共同的艺术倾向:强调绘画要表现主观感受,强调鲜明的色彩对比,认为色彩关系是绘画的最基本的成份,他们常常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的颜色,结合线条的节奏构成夸张变形的形象。这比新印象主义的科学色彩,比凡?高、高更的非描绘性色彩给人以更为强烈的感受。可以说,色彩在野兽派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野兽派的首创者马蒂斯,年轻时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随象征主义画家莫罗学画。莫罗的教育,使他对世界采取一种想象的而不是自然主义的看法。随后他又尝试了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高更崇尚原始风格的艺术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他也欣赏塞尚结构简练的风格及凡?高粗犷的画风。马蒂斯综合了同代几位画家作品中的有益成分,并吸收波斯绘画、东方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了他自己新颖的生气勃勃的“综合的单纯化”风格,并影响了其他年轻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绘画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稀薄而明亮、阴影被省略、对透视法则的反抗等。反映了他对色彩的平衡及线的单纯化的追求。代表作有《带帽子的女人》、《生命的欢乐》等。马蒂斯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刻家,他在1898年开始学雕塑,早期作品显示了罗丹和动物雕刻家巴里的影响。他的雕塑创作和绘画方面的探索是同步的。后来的雕塑作品也愈来愈显示出单纯化的倾向。代表作品有《奴隶》、《背部的练习》(系列作品)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