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钓国寺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钓国寺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时称上方寺塔、铁塔寺铁塔。明代改称现名。我国第1座琉璃饰面高层砖塔。位于今河南开封市内。据载,前身即开宝寺木塔,北宋时,吴越王钱?降,将原置杭州罗汉寺内释伽舍利塔送至京城汴梁(今开封)供奉,宋太宗敕令著名木工喻皓在开宝寺福圣院内建木塔以奉藏,时又称福圣塔。8角13层,高360尺,誉为“京师之冠”。庆历四年(1044)毁于雷火。宋仁宗皇钓元年(1049)又按原样重建,移于上方院内,为仿木楼阁式砖塔,正八边形,外用琉璃饰面砖砌成,门窗、佛龛、角柱、斗拱、平座、顶刹等,亦由各种琉璃件构成,且上有飞天、力士、麒麟、降龙、云纹等生动精美纹饰。全塔共用28种琉璃砖瓦,以油质细灰作粘合材料,结合紧密、牢固。塔色黄褐,似铁,故又称铁塔、琉璃塔。高54.66米,13檐,各层塔身高度,愈往上愈小,收分明显,整体轮廓呈角锥形,高耸挺秀。底层四面开门,以上各层为窗,然各层只有一扇真窗采光及供人登临眺望,其余假窗作佛龛用。门窗上部圭首形,以叠涩砖挑砌而成,外层砖边缘呈圆角,表面饰流云纹,此构思为其它佛塔无。顶刹为葫芦式宝瓶,开后世塔刹先例。钓国寺塔显示了宋代琉璃技术辉煌成就。原寺已毁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水患,塔独存,尚幸存一尊宋代接引佛,高5.14米,重11.7吨。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

宋代建筑。俗称铁塔或开封铁塔。位于河南开封东北隅。始建于北宋皇钓元年(1049)。塔平面呈八角形,高57米,共十三层,为琉璃砖仿木结构建筑。因其外壁所镶琉璃砖呈铁褐色,俨若铁铸,故名铁塔。初名开宝寺塔,又名上方寺塔,因塔在宋开宝寺上方禅院而得名;经明代重修寺院后,始名钓国寺塔。塔整体轮廓呈角锥形,因黄河泛滥,塔基已淤没地下。四面塔外作圭首形,上部用叠涩方法收作尖顶,唯叠涩砖之外端复作半圆形,表面并有流云花纹,此均属创建。塔身全部构件用28种标准砖型砌筑成各种仿木结构,斗拱飞檐,上铺黄瓦,富丽堂皇。塔内有砖砌塔心柱,柱周围有盘旋踏道,通达各层,不仅可供登临眺望,而且使塔壁构件通过踏道与塔心柱联结成一具有较强抗震性能之整体,故其虽历经多次地震、水患、风灾等侵袭,至今仍巍然屹立。全塔造型挺拔宏伟。塔身琉璃砖浮雕飞天、伎乐、狮子、麒麟、降龙、菩萨、花纹等50余种图案,雕工精细,形象逼真,为古代琉璃砖雕艺术之精品。此塔为我国古代第一座以琉璃面砖装饰的建筑物,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堪称古代砖塔杰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北隅。因塔外壁镶以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俗名铁塔。又因原建于开宝寺内,又称开宝寺塔。开宝寺在北宋年间规模宏伟,有二百八十区,设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考选举子的礼部贡院亦设此。北宋历代皇帝常来此游幸。铁塔前身是木塔,传说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喻皓所建,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而建。宋庆历四年(1044)毁于雷火。皇钓元年(1049),宋仁宗下诏在不远处的夷山上依木塔样式重建,即今铁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毁塔存,但塔基已埋于地下。塔高55米,八角十三层,为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遍砌褐色琉璃砖,塔砖如同斧凿木料,有榫有眼,有沟有槽,严密合缝。据统计,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的二十八种标准砖型拼砌而成。塔身砌有仿木结构门窗、柱子、斗?、额枋、塔檐、平座等。琉璃砖面饰以飞天、麒麟、游龙、雄狮、坐佛、立僧、伎乐、花草等图案50余种,雕工精细,神态生动,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佳作。檐上葺以黄瓦,檐下四周悬104个铃铎,每当风度云穿,清音幽韵播向远方。塔的造型挺拔秀丽,俨如擎天巨柱。塔内有砖砌螺旋式踏道168级,将塔心柱与外壁连成一体,形成抗震体系。游人可直达塔顶远眺古城风貌。“铁塔行云”是宋以来胜景之一。铁塔已历千年,并经无数次地震、水患、兵火,仍巍然屹立。今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约八度。塔南八角亭内有宋金时铜像一尊,高5.14米,重11.7吨,亦为珍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