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钱引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时的一种纸币。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改交子为钱引,用以代替贬值的交子。钱引意为兑换钱币之凭证。3年换发1次,称为一界。引上印有界分,年限以及面额等。每张钱引用6颗印来印刷,分3种颜色,有复杂精致的花纹图画。钱引在四川以外各路发行。限四川用的钱引,又名“川引”,属地方性纸币。 钱引 北宋时的一种纸币。宋徽宗祟宁四年(1105年)改交子为钱引,用以代替贬值的交子。钱引是领钱的凭证,就是兑换券的意思,又叫“钞引”。引上印有界分、年限以及面额等,并饰以各种图案花纹,黑、青、红三色套印,用铜版印刷。三年换发一次,称为一界。南宋时由两界通行改为三界,滥制滥发,不能兑现而贬值。限四川用的钱引称为“川引”。 宋代纸币。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为弥补财政亏空,推广纸币,改交子为钱引,除闽、浙、湖广及东京开封府外,各路均发行,但因不流通,次年即停止,唯四川一直延用至南宋,一如旧交子法,习称“川引”。钱引采用六颗印、黑蓝红三色印制,图案精美,标明界分、年号,分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三年一界。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起由两界通行改为三界,后因滥印而不断贬值,理宗宝钓时改为银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