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铜活字印刷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铜活字印刷术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创始。相传无锡华燧(字文辉)创铜字版,传世本有弘治五年(1492)印《锦绣万花谷》,弘治八年(1495)印《容斋随笔》、《文苑英华辨证纂要》,弘治十一年(1498)印《会通馆集九经韵览》等。嘉靖年间安国(字民泰)继华氏而起。嘉靖后,铜活字印本渐少,多为木活字排印本。清雍正四年至六年(1726―1728)内府排印《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为铜活字排印部头最大者。 中国木活字印刷术,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朝鲜在木活字的经验基础上,最早创制了铜活字。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1403年,朝鲜已开始大量铸造铜活字印书。15世纪后,朝鲜铜活字印刷对中国印刷术产生影响。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在无锡、苏州、常州、南京一带,曾广泛应用铜活字印书,如《吴中水利通志》、《艺术类聚》等。清代用铜活字印制《古今图书集成》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