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朔楼和南门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镇朔楼和南门楼

分类:【地域文化】

在宣化城内有清远楼、镇朔楼和南门楼三座古建筑,坐落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建筑布局。

清远楼位于城内正中,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代曾重修,但木构件基本保持了明代的建筑手法。它座落在一个高7.5米的砖砌墩台上,台下为十字形拱券洞。楼高17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重檐歇山式建筑。一二层为布瓦,三层为琉璃卷边。楼的四面皆出抱厦,周有游廊。整个楼的平面呈“十”字形。楼上四面悬有匾额:南为“清远楼”,北为“声通天籁”,东为“耸峙严疆”,西为“震靖边氛”。清远楼造型别具一格,国内罕见,在建筑史上有较高的价值。

楼内悬挂明嘉靖年间铸造的铜钟一口,故该楼俗称钟楼。钟高2.5米,直径1.7米,重万余斤。声音宏亮,在数十里之外亦清晰可闻。

镇朔楼位于清远楼南200米处,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清代重修。它建筑在一座高8.4米的墩台上。台下有贯通南北的拱形券洞。楼高15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布瓦顶。楼上悬有匾额,原“镇朔”、“雨谯”匾额已无存。现南面匾额“镇朔楼”为清乾隆六年制,北面“神京屏翰”匾额为清乾隆皇帝所题。镇朔楼大木构件保存完整。楼内原有大鼓一面,故又俗称鼓楼。

南门楼又称拱极楼,位于镇朔楼南500米处,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式布瓦顶,系清代小式做法。它为研究城门楼建筑提供了一个实例。

宣化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城镇。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在这里修筑城垣,宣化遂成为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军事上也是护卫京师、镇守一方的重镇。清远楼、镇朔楼和南门楼所组成的建筑群,对研究古建筑和宣化城的历史地位有重大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