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雁塔圣教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雁塔圣教序分类:【传统文化】 楷书碑刻。唐褚遂良书,永徽四年(653)万文韶刻。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又名《慈恩寺圣教序》。分两石,分别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序为唐太宗李世民撰,记为高宗李治撰。序文21行,行42字;记20行,行40字。此碑系褚遂良晚年书作。书法瘦挺清丽。秦文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绮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万文韶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唐褚遂良书,存西安大雁塔。永徽四年(653) 高僧玄奘译经告成,唐太宗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表彰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之情况。高宗在后撰《述三藏圣教序记》,并?令褚遂良正书嵌于慈恩寺之雁塔。共两碑,一为太宗文,一为高宗文,褚书妍华遒逸,为其典型风格。意间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仪态万方,足具丰神。故《虚舟题跋》云: “雁塔本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而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纸一寸,律以右军之法,虽不免稍过,要之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矣。” 另有《同州圣教序》,原在陕西大荔,现置西安碑林,盖摹刻《雁塔圣教序》而成。 唐正书碑刻。简称《褚圣教序》。碑分二石,前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碑《述三藏圣教序记》由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奉?书,万文昭刻。永徽四年(653)嵌于慈恩寺雁塔(今西安大雁塔)。《金石萃编》载:碑高六尺三寸,宽三尺五分;前碑共21行,满行42字;后碑20行。书法意间行草,妍华遒逸,瘦劲清虚,格韵超绝,为褚书的典型风格。唐张怀?赞曰:“美人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另今还存文字相同的《圣教序》三种:①王行满正书,显庆二年(657)立。在河南偃师。②《褚圣教序》临本,龙朔三年(663)立。在同州(今陕西大荔)。通称《同州圣教序》。③弘福寺僧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咸享三年(672)立。通称《集王书圣教序》,简称《王圣教序》,碑在西安碑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