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雍和宫庙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雍和宫庙会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北京一带汉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所举行的源于宗教祭祀的节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到三十日举行。雍和宫位于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明朝内官监太监官房旧址上创建,原为清世宗雍正皇帝即位前的肚贝勒府,在他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改称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被火焚毁,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的灵枢浮厝于此,将雍正皇帝影像供奉于永佑殿,并改称神御殿。此后,雍和宫成为清朝皇帝供奉祖先遗像之所。乾隆九年(1744年)将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宫内祀释迦牟尼、迦叶佛、弥勒佛、药师佛、无量寿佛、狮吼佛、观世音、宗喀巴、文殊、普贤、罗汉等神祗。每逢庙会,则举行跳布札仪式,俗称打鬼。正月二十九日清晨举行跳布札彩排,人称之为演鬼。三十日中午正式跳布札,众喇嘛扮成鬼怪魔佛,身着盛装,戴面具,穿皮靴,持道具,在鼓乐和诵经声中起舞,共十三幕,历时3个多小时。昔日,跳布札时,清朝皇帝派王公大臣前来观礼,以示重视。而游人香客亦汇聚于此,万头攒动,填街塞巷,热闹非凡。各种商贩纷纷前来叫卖售货,生意格外兴隆。二月初一日清晨举行绕寺活动,作为跳布札的结尾。绕寺队伍从东边门出来,往北往西往南,绕寺一周。后改为绕法轮殿一周。最后一次跳布札是1956年,而跳布札的乐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毁。雍和宫跳布札是旧时北京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庆活动。目前雍和宫作为北京最大的和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已经对游人香客开放,跳布札活动则没有恢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