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克海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霍克海默

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创始人。出生于斯图加特。受教于慕尼黑、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法兰克福大学执教。1925年升任教授、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逐渐形成学派。希特勒上台后迁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激烈批判。1950年返回德国与阿道尔诺一起重建社会研究所。1953年退休。

霍克海默对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曾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他特别强调了批判理论同传统理论的区别,提出研究社会的深层结构和运动规律,促进社会现实的变化,废除社会的不公正等主张。晚年他的思想由激进转向保守,拥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指责学生运动是“假革命”,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是“极权主义”,等等。

主要著作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30)、《启蒙的辩证法》(与阿道尔诺合著,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70)、《独裁国家》、《理性的黯然失色》等。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先后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弗莱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以论文《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批判》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并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把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美国,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9年到1950年他把社会研究所迁返法兰克福,仍任所长。1951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大学校长。1953年获得了法兰克福市歌德纪念章。1959年退休。1973年7月7日病逝于纽伦堡。他在就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之后,提出了综合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把哲学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和人的任务。他一生的理论活动以50年代初在法兰克福重建社会研究所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批判理论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是一个激进的社会批判理论家。流亡时期研究新时代思想的理性主义和技术化,论证“启蒙思想的自我毁灭”,晚期著作由主要论述人类自由问题,转向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逐步脱离了早期的激进主义轨道, 日益走向保守。特别在1959年退休后,他甚至宣布与马克思主义脱离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被现实超越,无产阶级已经无力进行革命,散布怀疑主义和失败主义情绪。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相比,霍克海默的理论批判主义色彩最为浓烈。他的理论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与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突出地继承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神圣家族》等著作中批判过的青年黑格尔的“批判的批判”。至晚年受叔本华、尼采、狄尔泰、柏格森等哲学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黑格尔与形而上学》、《真理问题》、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与阿多尔诺合作)、《工具理性批判》、《批判理论》、《社会哲学研究》等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