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非同一性原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非同一性原则

分类:【文化精萃】

阿多尔诺所推崇的一个审美原则,并以此原则在20世纪的美学界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非同一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审美活动,它的主旨在于指出现代人的审美活动的应然走向,即与现实的非同一。从阿多尔诺整个哲学思想来看,非同一性原则的产生根源与实际意义不仅仅限于审美领域,而是植根于阿多尔诺对整个社会的批判。在他看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启蒙的历史”。启蒙在此是指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人控制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同时人也日益受到来自自然的统治,日益受到摧残。理性主体随着对外部世界的控制,也加深了对理性主体自身的内在自然的摧残,人自身合乎人性的真实内容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也丧失殆尽,在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们在精神生活中却日益丧失了希望。以拯救绝望为己任的阿多尔诺将拯救的方式寄托于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有作用。他认为,审美在拯救绝望的过程中起到中介性的作用,它能把人在现实中所失去的希望重新展现在人的面前,从而在精神上给人以希望。由于现实是与人心目中的希望背道而驰的,因而,要展现人心目中的真实,就必须走向与现实的非同一。非同一性在阿多尔诺看来就是现时代人类的绝对理性。这个非同一性是针对具体的客体存在而言的,意指不同于具体客体存在的事物。非同一性的根本特征是绝对的超客体存在。审美对“非同一性”的追求也就是从客体性中解放出来。从这样的非同一性原则出发,审美不仅无须顾及客体性的对象存在,而且还必须有意识地背离客体对象,追求不同于客体对象的非同一事物。他认为,这种非同一性事物恰恰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失落的绝对理性真实之所在。作为绝对超客体性的存在,非同一性所指的便是人的具体个性的存在。现实生活对人类具体个性是排斥的,阿多尔诺便强调了非同一性在审美中强调对具体个性的认同。具体个性甚至高于超客体性的内涵。非同一性原则是根源于对黑格尔将具体个性存在排斥于绝对理念之外的批判,并在对费尔巴哈的发展中形成的。在费尔巴哈那里,客体存在具有绝对至上性。同时阿多尔诺又认可了“实际的经验存在”,即揭示了个体经验存在之主体性的意义。但它更直接的是以费尔巴哈的无以名状之物为背景的。无以名状之物是对某种非确定物的感知,它不是凭借思维,而是纯粹的直观去把握。阿多尔诺整个美学思考就是为了拯救这个无以名状之物,即将其发展成为显示自由个体存在的标志。并要给具体个体性存在留下自由活动的空间,因为审美创造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体具体经验的。审美所追求的是非同一性事物,这个非同一性事物又是具体个性的产物,从而审美非同一性原则具有了强烈的不确定性。非同一性原则给现实的审美活动提供了一个自律的审美模式,即通过非同寻常的表述和表现达到寻常生活中所失去的绝对。在阿多尔诺的整个批判理论中充当起拯救人类堕落灵魂的救世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