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鞭击比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鞭击比赛

分类:【世界民俗】

印度尼西亚民间竞技活动。流行于印度尼西亚布窝克多镇一带。“鞭击” 在爪哇语中称为“克地曼” ,是挨打的意思。据传说,鞭击活动和布窝克人民古代善于饲养水牛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养牛的人在劳动中互相用鞭子抽打玩耍而发展起来的。鞭击比赛时,在印度尼西亚特有的打击乐器 “加美兰” 的伴奏下,竞赛者光着膀子,跳着舞步进入赛场。一长者向其训话之后,递给每人一支特制的鞭子。这种鞭子长约125厘米,柄部刚够人手握紧,鞭梢则有食指粗。比赛开始,先由防守者用两手抓着鞭子的两端,肩膀上下摇摆,诱 “敌”抽打。进攻者则伸出左手抓住对方的围腰巾,右手紧握着鞭子,不时往左右放空鞭,虚张声势,打掉对方的锐气,以便乘虚进攻。而防守者则百般躲闪和抵御,不让鞭子打到自己身上。等到进攻者抽打了十下 (打着对方的身体或鞭子算一下) ,双方就交换地位,防守者变为进攻者,继续比赛下去。鞭击比赛的参加者通常是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人。比赛时只许向胸部和背部抽打,颈部以上和肚子以下一概严禁鞭打。比赛者在面对疼痛的紧张时刻里,须始终保持着欢笑的面容,彼此毫无敌视情绪。

每当爪哇历虾月时,印度尼西亚布窝克多镇的居民都要举行传统的鞭击比赛。“鞭击”在爪哇语中称为“克地曼”,是挨打的意思。这是一种由两个人用特制的鞭子对击的文娱活动。

比赛一开始,竞赛者在当地特有的打击乐器“加美兰”的伴奏下,光着膀子,跳着舞步进入赛场。一位长者对他们训完话后,递给每人一支特制的鞭子。这种鞭子长约一百二十五厘米,柄部刚够人手握紧,鞭梢则有食指那么粗。

鞭击比赛的选手通常都是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人。比赛时先由防守者用两手抓着鞭子的两端,肩膀上下摇摆,诱“敌”抽打。进攻者则伸出左手抓住对方的围腰、右手紧握着鞭子,不时往左右放空鞭,虚张声势,以便乘虚进攻。而防守者则百般躲闪和抵御,不让鞭子抽到自己身上。等到进攻者抽打了十下,双方就交换地位,防守者变为进攻者,继续比赛下去。比赛只许向胸部和背部抽打,颈部以上和肚子以下部位严禁鞭打。谁要是失手或故意犯规,观众会毫不留情地警告他或把他赶出赛场。

有趣的是,这些比赛者即使在比赛中疼痛难忍,仍始终保持着欢笑的面容,而且毫无敌视的情绪,真是可钦可敬。

据传说,这种鞭击活动和布窝克多人民善于饲养水牛有密切关系,是由养牛人在劳动中互相用鞭子抽打玩耍而发展起来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