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炎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顾炎武分类:【文化精萃】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原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自幼年开始博览群书,对经学、史学、天文、地理、音韵、金石等,都很有研究。他一生著述甚富,今可考见者近五十种。《日知录》三十二卷,为其代表著述,成于逝世前夕,一生为学所得,大都荟萃其中,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音学五书》三十八卷,为其另一重要之作,历时三十余年,至晚年始成。全书由《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等五部分组成。有清一代,音韵小学能从经学的附庸而蔚大国,筚路蓝缕有开创之功。《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为其中年以前所辑,卷帙浩繁,用力甚勤。《天下郡国利病书》原无卷数,分订三十四册,清嘉庆十六年(1811)四川龙万育刻本,强分为一百二十卷,为传抄本。顾氏原稿经历代学者保存,后归江苏昆山县图书馆,其中第十四册已佚。《肇域志》稿本,无刻本,原为德清许庆宗收藏;现藏四川省图书馆。还有《左传杜解补正》三卷、《九经误字》一卷、《石经考》一卷、《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营平二州地名记》一卷、《昌平山水记》二卷、《山东考古录》一卷、《京东考古录》一卷、《金石文字记》六卷、《谲觚十事》一卷、《求古录》一卷、《菰中随笔》三卷、《韵补正》一卷、《亭林文集》六卷、《亭林诗集》五卷、《亭林余集》一卷、《亭林佚诗》一卷、《亭林佚文辑补》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明季实录》不分卷。在清初学术界,他以经世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为开启有清一带的朴实学风,作出了卓越贡献。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绛,江苏昆山人; 清兵破南京后,更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为亭林先生。顾炎武是清初三大遗民之一,在抗清斗争失败后,恢复之心不死。清王朝开明史馆,欲延致之,他以死相拒。有人劝他: “先生何不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顾炎武一笑置之: “此所谓钓名者!” 他以 “博学于文” (孔子语) 与 “行己有耻” (孟子语)为做人的准则,对当时的士风痛加针砭,称北方学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学者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提倡 “书足以匡时,言足以救世” 的 “实学”。他生当易姓改朝之际,而新王朝又是异族所建立起来的满清,故他有 “亡国” 与 “亡天下” 之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而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见顾炎武的反清复明,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忠臣气节,而是一种民族大义,故在近代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中,他被视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复明彻底无望之后,顾炎武便埋头整理学术,日常读书,有所得即随手记录,累积起来的成果就是改变一代学风的 《日知录》。《日知录》属于考史性质的杂记,内容包括经义、典章、世风、天文、史地、兵农、艺文等,不但博学洽闻,而且考证翔实,言必有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 “实证” 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乾嘉学者的发扬光大,成为一代显学,这就是被胡适称为科学方法的 “考据学”。但是,顾炎武并非泡在故纸堆中的学究,他是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游学者,每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至厄塞险要之处,必访问老兵退卒,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史实掌故,如遇有和平时所闻不合者,即检书对证,反复比勘。明代中期以后盛行陆王心学,讲究 “致良知”,这 “良知” 就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是非之心”、“恻隐之心” 等等,士林中形成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学风。顾炎武对这种空疏的学风深恶痛绝,甚至将明朝亡国的账算在它的头上。他在《日知录》中表现出的实证精神,就不仅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更有 “经世致用” 的目的。顾炎武的门人潘耒为《日知录》作序称: “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书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 又说: “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著此书之意也。”后来的考据学家尊顾炎武为开山宗师,视《日知录》 为考据学的经典,主张为考据而考据,这与顾炎武 “经世致用” 的精神恰好背道而驰。 清初杰出思想家、语文学家。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江南昆山(今江苏省)人。生而双瞳子,中白边黑,读书一目十行。年14为诸生,耿介绝俗。见明季多故,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明亡,母不食而卒,遗命勿事二姓。鲁王时,与归庄共起兵,官兵部职方郎中。后因二次遭冤家害,皆得免。遂来山东,垦田长白山下,复北历关塞,垦田于雁门之北,五台山之东。后客准安,往返河北。最后至华阴。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科,次年,修明史,大臣争荐之,力辞不赴,卒以布衣终。著述宏富,有《亭林诗文集》、《救文格论》、《菰中随笔》、《谲觚十事》、《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音学五书》、《古经考》、《九经误字》、《五经异同》、《二十一史年表》、《昌平山水记》等,其《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多记民生利病,得之亲历,历20年始成。《日知录》30卷,积30余年而成,尤为精诣之书(均《清史列传》)后人辑为《亭林遗书》,盛行于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