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香山分类:【文化精萃】 在北京西郊,西山山岭之一。主峰香炉山,又名鬼见愁,海拔559米,山岭陡峻,难于攀登。重峦叠翠,泉声淙淙,园木清幽,四季常新。尤以秋季黄栌树叶红遍满山,吸引游人。冬来银装素裹,“西山晴雪”为燕京八景之一。金、元、明、清历代帝王在此营建行宫、寺庙。1745年 (清乾隆十年),大兴土木,当时园内28景,为西郊名园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后遭外国侵略军破坏。建国后,经整修,辟为公园,成为京郊游览佳地。 位于海淀区西山东麓,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森林公园”,而且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诗意盎然的著名人文景观。这里现有园林面积160万平方米,其间山峦叠嶂,林木茂盛。这里自古就属皇家禁地,据记载,早在辽代就开始兴建寺院。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大永安寺。元明各代均在此营建亭榭。清初为“避喧听政”在此建行宫,乾隆年间更是大兴土木,建起了许多殿宇、塔坊、亭台、楼阁,称“静宜园”,作为帝后们避暑消夏的离宫,当时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园(万寿山)并称“三山”。当时静宜园有著名的勤政殿、丽瞩楼、绿云坊、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香山寺、栖云楼、玉乳泉等28景。可惜这遍布香山的艺术杰作,在近代和圆明园等艺术瑰宝一样,未能逃脱咸丰十年和光绪二十六年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践踏,昔日的28景大多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民国时期,香山禁苑被辟为公园,供人游览,但其中许多景点被军阀、官僚瓜分,据为己有。直到新中国建立后,香山才真正由昔日的皇家园林变为人民公园。如今经过不断装点,植树造林,新建、改建了一些建筑,并恢复一些古代建筑,整个林苑面目一新。而且随着缆车等现代化的交通手段引进林苑,游人们面对鬼见愁已不再愁云满脸、望山兴叹。在这里人们可以随心地领略春夏秋冬四时风光。 位于耀县城西北40公里的柳林镇,介梁山与桥山之间。山下紧靠姚峪村。东西中三峰突起,形似笔架,雄伟挺拔。西峰最高,海拔1430米。山顶为花岗岩石,上覆卵石层。峰腰有天然洞穴,俗称奇峰洞。为佛教圣地,全国八大名山之一。香山寺院始建于苻秦(351―394年)。宋太宗雍熙年间曾修中峰奇峰洞,山下连圣果院,白雀寺。现中峰顶连云岩寺留有宋雍熙二年造像碑。清咸丰年间有郝景、樊三居士募金百万,在中峰下修补石路,制造铁瓦3000页(每个重15公斤),建铁瓦殿三间,同治时慈禧太后赐香山寺“宣慈昭佑”匾。光绪年间,共修楼阁殿亭90余间。1920年寺院遭火焚毁殆尽。现存建筑均系后来重修。西峰有龙泉寺,寺内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镌刻的龙泉寺碑一通。寺后悬崖百米,瀑布由高处倾泻而下,极为壮观。苍龙岭中腰有永善堂,有钟楼,殿阁七十二道门,建筑富丽堂皇。每年农历三月初九至十五,九月初九至十五为传统庙会,香客如云。 位于北京市西北郊香峪大梁东南。距市中心约20公里。总面积约2400亩,最高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在此修建永安寺,金章宗完颜?续建绘景楼、祭星台。元代建灵应宫。明代建洪光寺、玉华寺。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香山寺,为“避喧听政”的行宫。乾隆八年(1743)大规模建筑殿阁楼台,有勤政殿、翠微亭、栖云楼等二十八景,并加石垒虎皮墙,取名“静宜园”。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二十六年(1900)又遭八国联军焚掠,残破不堪。后整修扩大,辟为公园。全山景点分为三路,北有昭庙、琉璃塔、见心斋、眼镜湖等;中有多云亭、玉华山庄、芙蓉馆、西山晴雪碑等;南有森玉笏、阆风亭、半山亭、香山寺、双清等。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为藏式建筑,系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接待进京“祝?”的六世班禅而建,庙前立汉白玉牌坊,上刻精美云龙纹。庙西山腰处有琉璃塔一座,七层八角密檐式,每层檐角悬挂铜铃。见心斋为三间轩榭,背山面水,明代嘉靖年间建,是具有江南情调的园中园。双清,位于香山南坡,以坡上有两清泉涌出而得名,泉旁崖壁有乾隆所题“双清”二字。泉边有双清别墅,庭院幽静,竹石环抱,1949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西柏坡迁来香山,毛泽东即居住于此。最高峰香炉峰,山顶有二巨石(名乳峰石),山势陡峭,人称“鬼见愁”,登顶可眺望北京全城。四时景色常新,春季花香满园,夏季凉爽宜人;秋季遍山红叶似火,最著声名;冬日银装素裹,“西山晴雪”旧时为燕京八景之一。山西北近处有碧云寺,孙中山灵柩曾停放寺中金刚宝塔内。香山风景,金元时已为人知赏。金周昂、元张养浩、王恽等均有诗。明清时游者较多,文徵明、李梦阳、徐渭和钱谦益、王士肚等均有游览之作。 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的柳林镇。三峰突起,形似笔架,雄伟挺拔。西峰最高,海拔1430米。山顶为花岗岩石,上覆卵石层。峰腰有天然洞穴,俗称奇峰洞,为佛教圣地。香山寺院始建于苻秦时(351―394)。宋太宗雍熙年间曾敕修中峰崎峰洞,山下连圣果院、白雀寺。现中峰顶云岩寺留有宋雍熙二年(985)造像碑。清咸丰年间有郝、樊居士募金百万,在中峰下修补石路,铸铁瓦三千(每个重15公斤),建铁瓦殿三间。慈禧太后赐“宣慈昭佑”匾。光绪年间,共修楼阁殿亭90余间。1920年寺院遭火焚毁,现存建筑均系后来重修。西峰有龙泉寺,寺内有明万历四年(1576)镌刻龙泉寺碑一通。寺后为悬崖,高约百米,瀑布凌空飞泻,蔚为壮观。苍龙岭中腰建永善堂,有钟楼、殿阁七十二道门,富丽堂皇。每年农历三月初九至十五,十月初九至十五日为传统庙会,游人如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