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来板顿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马来板顿诗分类:【文化精萃】 又译马来民歌,流行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一带。是一种大多采用比喻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格律诗或韵文。每节一般由4行构成。严格来说,每行应该只有4个词。一、二行为“兴”或“喻”,三、四行才是真正要表达的内容。一行与三行押韵,二行与四行押韵。格律整齐,韵脚严谨,顿挫对仗,音乐节奏感强,可和乐歌唱。不少学者对一、二行和三、四行之间意义的关系进行过研究、探讨,两者之间除有明确的寓义关系外,有不少关系含糊,甚至有的只是音节上的需要。诗的内容广泛,有感情抒发、故事叙述和经验总结,有的成了代代相传的格言和谚语。形式分伤感、风俗、规劝、寄语、诙谐、格言、谚语和儿歌等。形式严谨、内容和谐的诗很适合诵唱。例如:“挑个地方来洗身,一要海湾二要沙滩好;挑个姑娘来成婚,一要俊俏二要巧。”少量诗歌由六行或八行组成,押韵规律为一、二、三行与四、五、六行相对,一、二、三、四与五、六、七、八行相对。甚至还有联诗形式,即上一节的诗句在下节出现,起联系作用。例如:“我有鲜果红毛丹,放出鸟儿系红线;纵令沧海变桑田,凫水过海不怕难。放出鸟儿系红线,富桃结在高树杆;凫水过海不怕难,但求破镜能重圆。”(注意:二、五行同,四、七行同。)板顿诗对马来诗歌有很深的影响,现代小说中经常引用,在现代诗歌里仍深深感到其旋律和节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