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架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马架子

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鄂温克族民居建筑,又称“马架子房”,在东北兴安岭、长白山、黑龙江地区流行。所谓“马架”,即这种房子呈马鞍架形。其特点是从山墙开门,简易低矮,防风御寒遮阳避雨。详细说,鄂温克族与赫哲族及汉族所建的“马架子”,又不尽相同。鄂温克族用檩柱搭房架,外周用垡子垒土墙或用柳条编墙,房内北西两侧用石板搭炕,以桦树皮作席,房内东北角置灶。赫哲族也在山墙开门,但门两侧开窗,室内东西两面搭火炕,炕的一端置厨灶。汉族的马架子,则以树木支架,上铺树枝,漫以草泥,有一低矮地炕,有的连火洞也没有,可谓就地而眠,就地拢火取暖。有的马架子,只有支架和草顶,人铺草而卧,如护秋看瓜的“窝棚”。其原因是居住不定,就地取材,按需所建。

赫哲族传统民居。赫哲语为“卓”。是一种建筑在平地上用土坯砌成的房屋。特点是:山墙向南背北,房门开在南小墙上,两侧各有一扇窗户。屋内东西两面搭火炕,厨房设于火炕南端。这种住宅在19世纪末期较为流行。马架子也是达斡尔族传统民居,呈马鞍架,小且低矮,门窗制作较为简单,也不分间,多由无力建造标准房者居住,现已很少见到。

解放前鄂温克族居住的房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的讷河县等地。房屋构造简陋,用柱子将数根檩木支撑起来,房顶呈“人”字形,以草垡子 (即草坯) 或柳条笆覆其上,用黄泥将缝隙涂严,即为墙。一般门朝南,锅灶设于东北角,西、北两面是用石、泥砌成的火炕。类似北方的草房,但更低矮。

又叫“卡[XCHAR[R200902018_TM.b9ffa9]]房”,是一种由杂木、树枝、秸秆等搭建的简易住房,外形多为“人”字形,由两根椽子在顶端处交叉,在两个“人”字交叉处再担上一根椽子,使房架呈双人字形。两边及后面用土坯或杂石砌上,将房盖抹泥苫草便可进住了。马架子造价低,用工用料少,屋内窄小,光线不足,夏天屋内闷热,但是冬季暖和。这种房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辽宁乡间比较常见,多为贫穷人家所居住。50年代以后作为看护庄稼及瓜果菜园的临时居所,至今仍可见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