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

分类:【传统文化】

11世纪喀喇汗王朝回鹘族语言学家、哲学家。亦译为“马赫茂德?喀什噶里”。全名为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侯赛因?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其父为喀喇汗王朝的皇族。马赫穆德出生在喀喇汗王朝的都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并在当地完成了中等、高等教育。精通阿拉伯文与波斯文。或说他青少年时是擅使各种兵器的能手。11世纪中叶其父在宫廷事变中遇难,他流亡在外10余年,到达过布哈拉(在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境内)、内沙布尔(在今伊朗境内)等地,实地考察中亚语言与风俗,学习伊斯兰教历史与哲学。后留居于巴格达,1070年左右编著成8卷本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词典》。晚年返归故里,游世于喀什噶尔。还著有《突厥语语法精华》(亦译作《突厥语句法举要》或《突厥语翻译真谛》),已佚。他在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真主是宇宙的创造者,但又主张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处于运动、变化和消亡之中。他提倡以科学知识治国,力主以知识清除愚昧,使人民安居乐业,区分善恶是非,培养品德情操。他是维吾尔族历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在中外学术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参见“突厥语大词典”。

亦译“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十一世纪中国维吾尔语文学家。出生于新疆喀什噶尔,维吾尔族。曾长期在新疆南部和中亚一带作学术考察,最后到达当时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巴格达城,以所收集的突厥语资料为基础,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标音注释的八卷本巨著《突厥语大词典》。这部11世纪后半期成书的语言学巨著涉及面极广,被誉为世界语言学界一部罕见的百科知识性词书。它不仅为研究古代维吾尔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而且也为研究我国突厥语族各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突厥语大词典》的撰著者。全名马赫穆德?伊本?候赛因?伊本?穆罕默德?喀什噶尔,出生在新疆喀什疏附县乌帕尔村,约生于11世纪初,卒于70―80年代之交。他在阿图什地区阿赛克地方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初级教育。后进入创办于苏图克?布格拉汗时期的喀什经文学院学习,受教于当时著名学者侯赛因?伊本?海莱弗?喀什噶尔,掌握了当时伊斯兰世界被认作学术语言的阿拉伯语和被认作文学语言的波斯语。恰在其父亲胡赛因继汗位的同一年,穆罕默德的一个妃子与其子伊卜拉音发动了宫廷政变,亲属中多人被杀。他侥幸脱险,从此开始过着流亡生活。但却给了他一个机会,使他有可能遍访伊犁、七河流域和钦察草原的广大地区。前后大约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他走遍了这里操突厥语的部族和部落,了解他们的语言,社会组织结构、风土人情、历史、宗教,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回历四六○年(1072)前后,他到达阿拉伯帝国巴格达城,将多年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疏理、分类、研究,开始编写《突厥语大词典》。1076―1077年当《突厥语大词典》编写修订完成之时,他大约已60岁左右。除了《突厥语大词典》之外, 可能还著有 《突厥语语法精义》等书, 60年前, 一农民曾从他陵墓旁发现了一些埋在地下的手稿, 它们被放在一只金托盘上的书板下。这或许也是他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惜这些著作的手稿现都已遗失。他在晚年被一商队从巴格达带回故乡乌帕尔。据说他回故乡后, 还在高级经文学院执过教,培养了不少弟子。他逝世以后, 被安葬在乌帕尔乡阿孜克村近旁风景秀丽的山麓。他的陵墓被人们尊称为“海兹来提?毛拉姆” (意为 “尊敬的学者”) 之墓, 世世代代为喀什人民敬仰供奉。遵照马赫穆德?喀什噶尔的遗嘱, 人们把他喜爱的书籍和著作赠给他的陵墓。来拜谒陵墓的人们便利用陵墓中的这些书籍, 解决了许多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这座陵墓竟成了一座奇异的图书馆! 直至今日, 每年诺鲁孜月 (伊朗历元月) 还有许多探求宗教学问的喀什学者来到这座陵墓进行各种宗教活动, 有的甚至在陵墓前结庐而居。1983年12月,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这座陵墓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