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骆驼分类:【传统文化】 农牧民饲养的役畜。西北和华北地区常见。特点是头小、颈长、体躯大、四肢细长,背有驼峰一个或两个,眼为重瞳,鼻孔能开闭;因其驼峰内蓄脂肪,胃分三室,第一室附生水脬二、三十个,故能忍耐饥渴;蹄宽大,沙漠上行走不易下陷;以粗草灌木为食;能负重致远。由于以上特点,故号称“沙漠之舟”。除驮运、骑乘外,还可拉犁、拉车。旧时不仅是沙漠里的主要运输工具,而且也是北京地区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京西门头沟一带的煤,自金末以来一直主要靠骆驼往城里运输。 除马和驴之外,北京用于交通的畜力还有骡、牛、骆驼等等,而骆驼颇富特点。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从北京作家老舍的著名作品《骆驼祥子》中得到一些感受。这种被称作“沙漠之舟”的动物驯服听话,忍 饥耐渴,能负重物,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元代,骆驼除运输笨重货物外,主要是来往于蒙古高原与大都之间,将蒙古高原上的畜牧产品运往北京,然后再将北京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及通过大运河运来的南方货物运往蒙古高原,对大都和蒙古高原之间的物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清初,有人将骆驼当成了交通工具,《清稗类钞》就曾记载:“京朝官多有策驼而入署者,后易骆驼为马,最后易马为车。”但骆驼主要还是把西山的煤炭、石灰和山货驮运进北京城,故门头沟出产的煤有“骆驼煤”之称。20世纪20年代,北京有了电车,京师警察厅不得不对驼队做出规定,规定驼队进城后以三头为一队,不准队队相连,路遇电车、汽车应主动避让,不准抢路行走等等。再后来,驼队终于离开北京,只在北京郊区才偶尔能见到。在旧北京,人们可以经常看到驼队从城外经过,为旧都北京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风采。 旧京驼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