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魏冉分类:【文化精萃】 战国时秦国大臣。姓魏名冉,其先为楚人。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异父弟,昭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去世时,秦政局不稳,他拥立昭王,受任为将军,警卫咸阳(今陕西省咸阳东),及时清除贵族公子中的叛乱势力。时昭王年少,宣太后自治,任他主持国政,因食邑于穰(今河南省邓县),故号穰侯。他曾四登相位,党羽众多,深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先后攻伐齐、楚、韩、魏等国,为秦国向东扩张了大片国土,使秦与齐成为两大强国,并称东帝、西帝,称霸诸侯。后为自己加封工商中心陶邑(今山东省定陶西北),富甲天下,与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称“四贵”,专权跋扈,不可一世。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昭王接受范睢关于穰侯擅权,“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的警告,免去他的相国职务,由范睢代之,令其出关。后死于陶邑。 秦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他的先辈是楚国人。从秦惠文王、秦武王时,他就在秦国任职用事。秦武王四年 (前307),武王死,无子,诸弟争立。他以武力拥立宣太后子赢稷继位,是为昭王。昭王年幼,由母宣太后称制,因以他为将军,卫咸阳。不久,又平定季君之乱,将秦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所有昭王兄弟中他认为不好的都加以杀害,由此威震秦国。昭王七年 (前300) 始任相国。十四年,他举荐白起为将,在伊阙大败韩、魏,斩首二十四万; 次年,又大败楚军,不久,昭王便把穰邑(今河南邓县) 封给他,又加封陶邑 (今山东定陶西北),故号穰侯。此后,他又派遣秦军,多次进攻魏、赵、韩、齐、楚,攻城略地,威震诸侯。他在秦国前后执政二十多年,多次出任相国,功劳最高。司马迁说: “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 (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但他和宣太后擅权独断,用人唯亲,排挤客卿; 攻城略地所得也不断用来扩大自己的封邑,以至君主疑忌,人心渐渐不附。秦昭王三十六年 (前271),魏人范睢入秦。次年,秦攻齐,奇取刚 (今山东宁阳东北),寿 (今山东东平西南) 以扩大魏冉封地。三年以后,范睢劝说秦昭王,将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太奢侈等一抖出来,昭王以此为由,免去他的相国职务。他只得出关就封,不久就在陶邑忧郁而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