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亲社会行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亲社会行为qin shehui xingwei

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力和行为习惯等因素都在起作用并得到发展。一定的社会条件也影响或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首要条件是成年人的榜样作用,它能激起和增进儿童帮助别人的意愿。此外,要培养儿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在生活中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等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他们的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相一致的。亲社会行为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儿童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日益丰富、在活动中有效地掌握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及锻炼儿童意志力的过程。


亲社会行为qin shehui xingwei

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益于社会、他人的行为,如谦让、互助、协作、共享等。可以概括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两种。利他行为是最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它是人们出于自愿,不企图得到任何报酬和奖励,只是为了他人或大多数人的利益,毫无自私之心。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都是道德行为,是高度社会化了的行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何时出现,又以何种轨迹发展,获得的条件以及在儿童个性中的地位和对个人的影响如何, 受到了国外众多心理学家的重视。国外在本世纪20、30年代起,围绕分享、合作、援助、捐献等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但由于缺乏恰当的标准,未得到统一的解释。我国的研究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指标的确定、动机定向、发生的条件、认知水平、移情能力、与人格的关系、与抚养者的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按照认知学派的观点,幼儿是不可能有亲社会行为的。皮亚杰认为, 2~7岁的幼儿,其认识是自我中心的, 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周围事物。在道德判断上也只是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亲社会行为是可以培养的。一般应遵循几种原则:目标分层原则、实践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训练的有效方法有:移情训练法、行为练习法、精神奖励法、模拟练习法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3: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