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肝liver五脏之一。位于腹腔的前部,有胆附于其下(马无胆囊), 其经脉络于胆, 与胆相表里。 肝liver胃后方与肠管相通的最大的腺体。从胚胎时期前肠后部突出的肝原基发育而来。属消化腺,但不像其他消化腺那样产生消化酶,只是分泌胆汁,经胆或肝管送入十二指肠,协助对脂肪和脂溶性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肝最重要的功能是参与物质代谢,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谢和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此外,胚胎时期的肝还有造血功能,出生前此功能虽已停止,但仍保留造血潜能,在某些病理(如恶性贫血)情况下,仍可恢复一定的造血能力。因此当肝受损伤时,必然导致物质代谢等的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理现象,如黄疸、食欲不振等。肝的再生能力很强,小部分肝细胞受损能很快再生代偿,恢复功能。 图 1 三种肝单位示意图 经典肝小叶 即一般所称的肝小叶,为多面形的棱柱体,横切面呈多角形,周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血管、淋巴管和胆管分支穿行其中。小叶中央贯穿中央静脉,肝细胞单行排列成肝板分布于中央静脉四周。肝细胞较大,呈多角形,有1~2个大而圆的核,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包含物。肝板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板上还有彼此沟通的孔道,网孔内有窦状毛细血管,称肝血窦(图2)。窦壁有两种细胞,主要是有窗孔的内皮细胞。细胞间有较大间隙,多数哺乳动物内皮细胞外无基膜,只附有少量散在的网状纤维,故通透性较大,有利于血液与肝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另一种是巨噬细胞或称枯否氏细胞。体积较大,形状多样,有多个突起,故又称星状细胞。其胞体突入腔内或游离于腔中,以突起附着于内皮细胞上。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的异物和胃肠来的细菌等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故有杀菌防病作用。肝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有狭小间隙,称窦周间隙或狄斯氏间隙,是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间隙内充满了从肝血窦渗透出来的血浆,一般无红细胞,还有少量散在的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后者为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具有贮存脂肪和维生素A以及生成结缔组织纤维和基质等作用。肝细胞向窦周间隙的一面伸出许多微绒毛,有扩大肝细胞表面积的作用。 图 2 肝小叶构造
在相邻肝小叶之间的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可见相伴行的四种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淋巴管和小叶间胆管,合称门管,该区域称门管区。小叶间门管是肝门门管进入肝内的分支,包括肝动脉、肝门静脉、肝淋巴管和肝管等。猪、骆驼和熊的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多,肝小叶分界明显; 其他哺乳动物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可以门管的存在作为肝小叶的大致轮廓。 门管小叶 以门管区为中轴画出的小叶结构,大致为三角形的柱状体。横切面呈三角形,柱状体的长轴与肝小叶的长轴一致,轴心为门管,周围以三个中央静脉的连线为界。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从小叶周边向中轴汇集进入小叶间胆管,因此门管小叶着重强调肝的外分泌功能。 肝腺泡 肝腺泡的最小单位是单腺泡,略呈卵圆形,中轴为门管的终末分支,两端以中央静脉为界。相邻的两个单腺泡,其肝板和窦状隙相互连续,无任何界限。每个单腺泡内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通过胆小管经中轴处的终末胆管输出,中轴处的终末血管分支则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入单腺泡内。肝腺泡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的较新概念,着重强调肝细胞与血液供给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利于说明肝细胞结构功能上的梯度差异,以及肝的病理变化和肝细胞的再生等问题。 胆道 是肝排出胆汁的一系列管道,包括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肝管、胆囊管和胆管等。胆小管以盲端起始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沿肝板行走,互相连接成网,它位于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上,由局部肝细胞膜凹陷形成,其两端的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借以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外溢。患肝炎时,因肝细胞破坏,胆小管受损,胆汁外溢入血并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导致可视粘膜显黄色。胆小管到肝小叶周边移行为小叶内胆管又称赫令氏管,管壁由2~3个立方状细胞围成。赫令氏管离开肝小叶汇合成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 由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肝管出肝,或与胆囊管汇合(有胆囊动物)成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或由肝管直接送入十二指肠(无胆囊动物)。肝管、胆囊管和胆管的组织结构均分为三层。最内层为粘膜,有很多皱襞,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及固有层构成,后者内含混合腺; 中层为肌层,多数哺乳动物为一些纵行平滑肌束; 外层为纤维膜。 肝的血管 入肝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前者是肝的功能性血管,占入肝血管的大部分。由胃、肠、脾、胰等的静脉汇合而成,它将胃肠吸收的物质送入肝内,在肝细胞内代谢和转化; 后者是肝的营养性血管,供给肝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源于腹主动脉的分支。门静脉和肝动脉从肝门入肝。 ![]() 肝五脏之一。与胆相表里。主要功能是:1.主疏泄。疏,疏通;泄,发泄、升发。指肝气有疏展、升发的功能。表现为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调畅情志。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可出现消化不良,抑郁、沉闷等症。2.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3.主筋。筋即筋膜。指全身筋膜全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盈,才能养筋,以维持筋的正常运动。4.肝气通于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5.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肝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膈下,以右上腹为主。分为左右两叶,在肝门处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入肝与肝实质相通。肝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解毒和防御功能。肝为实质性脏器,血流丰富,体积大,质脆,故易损伤及出血。 肝liver❶脊椎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也有解毒防御和贮存养料的作用。由肠壁分生的叉支发展而来。由许多肝小叶集合而成。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汇集到小叶间胆管,最后经肝管通至胆囊。胆汁由输胆管(胆总管)送入十二指肠。肝的形状因动物种类而异。板鳃鱼类的肝脏分2~3叶,大而长。鲤科鱼类的肝散布于肠系膜上,且杂有胰细胞,故又称肝胰脏。四足动物的肝都分成几叶,猪的肝有三个深切迹,分之为四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内叶、右外叶。右内叶又被肝门分为背侧尾叶和腹侧方叶。 猪肝的分叶 1.左叶 1′. 左内叶 2. 尾叶 3. 方叶 4. 右叶 4′. 右内叶 5. 胆囊 6. 门静脉 7.肝圆韧带 肝成人男性肝的重量为1230~1450 g,女性1100~1300 g,相当于体重的1/50~1/36。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重量可达体重的1/20~1/16。肝的绝对重量以26~40岁者最重,以后逐渐减轻。中国人肝的大小约25 cm×15 cm×16 cm。肝的上界在右侧锁骨中线平第5肋或第5肋间,肝下缘居剑突下约3 cm。因此成人在右肋弓下缘不应触到肝。肝的脏面借H形沟分为4叶,有4套管道,形成2个系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