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日

古代传统节名。时间是正月初七日。据《北史·魏收传》 引载晋议郎董勋 《答问礼俗》说:“俗云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王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以人日为节主要盛行于晋、六朝和唐代。宫廷中在这一天往往以七种菜为一餐,用彩绸或金箔剪贴成人形饰物,佩带在身上。李商隐《人日诗》 中写道: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赳晋风。” 便是描写唐代的人日节仪。直至明、清宫廷,在人日之时还时兴吃春饼和菜的礼俗。

人日

称农历正月初七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采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人日

锡伯族节令习俗。汉人亦有之,过去流行东北农村。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从初一开始,顺序排列日子为: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等。人日天气晴朗则认为人们全年吉祥如意;天气阴晦,则认为全年不利,多灾病。此日要吃饺子,吃年糕,下面条,寓意年高寿长。

人日renri

传统岁时节俗。旧时流传于境内各地。每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分别为鸡、狗、羊、猪、牛、马、人日,故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这一天人们纷纷剪绿为花,互相馈赠,然后戴在头上。民间讲究不过人日,一般不出远门。

人日

又叫 “人胜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北齐书·魏收传》 载: “魏帝宴百僚,问何故名 ‘人日’,皆莫能知。收对曰: ‘晋议郎董勋 《答问礼俗》 云: 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七日为人’。” 人日到来时,人们为了祈福、驱邪、去病,常以七种菜作羹,用彩布剪成人形,或刻镂金箔成人形,贴于屏风,戴在头上。此外,还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贺。隋朝诗人薛道衡有诗云: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唐朝诗人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按即杜甫): “人日题诗寄草堂。”

人日

即农历正月初七。据《荆楚岁时记》、《问礼俗》、《典戒》等古籍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缕金簿为人,贴屏风上,亦戴之头鬓,象征人入新年,形容改新;自晋代开始,又有造华胜相赠之俗,以其像瑞图金胜之形,又说是取像西王母戴胜。这些均属新年系列庆祝活动的组成部分。

人日

又叫 “人胜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北齐书·魏收传》载: “魏帝宴百僚,问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收对曰: ‘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云: 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七日为人’。”人日到来时,人们为了祈福、驱邪、去病,常以七种莱作羹,用彩布剪成人形,或刻镂金箔成人形,贴于屏风,戴在头上。此外,还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贺。隋朝诗人薛道衡有诗云: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唐朝诗人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按即杜甫): “人日题诗寄草堂。”

人日

亦称人胜节。俗称人辰、人七日,有些地区讹为人情日。即人的生日,时在正月初七,为山东各地普遍流行的岁时习俗。据东方朔《占书》称,此日天气好坏,主一年人丁兴衰。此俗魏晋时期即在山东流行。《述征记》:“魏东平王翕,七日登寿张县安仁山,凿山顶为会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铭云: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古人每逢人日,吃七宝羹和熏天煎饼。文人骚客趁此吟诗作赋,宴饮庆祝。人日影响最大的是“七日贴人于帐”:即把五彩花色的丝织品剪成人形,或镂刻金箔为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象征吉祥。民间多于此日吃小豆腐,认为这样一年不头痛。今部分地区仍存此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