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伍子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伍子胥

旧时在民间传说中被人格化的潮神。伍子胥乃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以受谗而屈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此子胥之祀之始也。最初本与潮神无涉,然而到了汉代,人们竟以为钱塘江一带的大潮,乃子胥恚恨而驱水为之,于是会稽丹徒大江、钱塘浙江皆立其祠,遂使这位吴国名将成了潮神,以至朝廷官员过江时亦诣庙祀之。尽管东汉初年的思想家王充力斥其虚妄,但仍无法改变民间俗信。于是历代相沿,皆以伍子胥为长江的潮神。伍子胥被封潮神后,其职司主要是掌江上波涛,特别是主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潮。而史书又屡载其灵验。如《宋史》谓马亮知杭州,会江涛大溢,亮祷伍员祠,明日潮却,出横沙数里,是伍相之神久而益显也。唐代名臣狄仁杰使江南,毁淫祠千七百所,唯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子胥四祠不废,更提高了其地位。唐昭宗景福二年 (893年)封为广惠 (一作卫)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012年) 赐忠清庙额,封英烈王; 徽宗政和六年 (1116年)加封威显;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封忠壮;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累封忠武英烈威德显圣王;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改封忠孝感惠显圣王; 清世宗雍正七年 (1729年) 改封英卫公。由于封建政府的重视和宣扬,伍子胥神的信仰久而不衰。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称: “今按六朝以前所祭之神,俱已湮没,而子胥庙唐以后尚多崇祀,岂以梁公(即狄仁杰)所未毁,遂得留耶?抑神之灵尚不泯耶?”伍子胥所辖范围,本来是在吴越一带,随着信仰转盛,不仅扩大到扬州一带,而且在荆楚以西,甚至安徽、闽广一带亦遍立子胥庙,似乎以他为天下潮水之神。不过一般的看法,还是以为他主要管辖长江水域,所以又有人说他是江神。

伍子胥?—前484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本楚大夫伍奢之子。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为少傅。费无忌为太子建到秦国去娶妻,秦女很美,于是转送给了楚平王。他怕将来太子即位,自己有杀身之祸,便在平王面前诬谄太子及伍奢。伍奢及长子伍尚被杀。太子建与伍子胥先后逃到宋国。接着又逃到郑国。时晋国人想联合太子建灭掉郑国,因走漏风声,太子被杀,伍子胥逃奔吴国。途中又病又饥,只得鼓腹吹箫,乞食吴市。初投吴王僚,继而帮助公子光刺杀王僚,夺取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用为行人,与他共谋国事。阖闾九年 (前506),他和孙武教吴王联合蔡、唐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出奔,他掘楚平王墓,鞭尸之百,以报杀父之仇 时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一时霸主。他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 其后,阖闾伐越,伤指而死,子夫差继位。夫差二年 (前494),吴大败越,越王勾践仅余五千人,退守会稽,派人求和。他劝夫差乘胜灭越,而不要北上伐齐,夫差不听。后夫差大败齐军,因而更加疏远他。他知道这样下去,越必灭吴。便趁出使齐国的机会,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人鲍牧。好臣太宰嚭乘机诬蔑他心怀怨恨,有贰心。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他自杀。临死前,他对舍人说: “我死后,你一定要将我的眼球刨出来,挂在吴东门上,我要看看越寇是怎样灭吴的。” 吴王听后大怒,将他的尸体装在马革里,让它浮在江中。吴人可怜他,替他在江边建祠,以纪念他。

伍子胥?—前484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因父伍奢被楚平王杀而投吴。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取得君位,治理国家。旋破楚,因功封于申,亦称“申胥”。后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停止伐齐,被疏远。终被吴王赐剑自杀。

伍子胥?~前484

即伍员,字子胥。楚国乾溪(今属亳州城父)人。春秋末吴国大臣,父奢为太子建傅,以直谏为楚平王所杀。子胥避难奔吴国,依公子光门下,策划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得王位,后辅吴王阖庐整军经武,一举攻楚灭郢,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阖闾元年至三年(前516~前514),奉命开挖由太湖通往皖南经胥河、中江至长江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吴王夫差时,任大夫。主张不许越和,不要北上争霸,被吴王疏远。后为太宰嚭所诬陷。吴王怒,赐剑令其自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