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伏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伏日中国传统节名。时间在农历六月初伏的第一天。后世亦有将夏至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通称为伏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宋代,人们称伏日为 “三伏节”。明代宫廷伏日,有戴蓖麻叶、吃长命菜 (马齿苋) 等习俗。 伏日❶古代在三伏中行祭祀的一日。《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 (末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入伏时,东北民间有吃黄面饼和米面的习俗,并有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里头吃鸡蛋” 之说。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杨恽 《报孙会宗书》: “田家作苦,岁时优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伏日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艺文类聚》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水,故至庚日必伏。庚者, 金故也。”《初学记》 引 《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 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伏日风俗,《四民月令》记有“初伏荐麦瓜于祖祢”;《荆楚岁时记》则载“伏日进汤饼, 名为辟恶”。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 (末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入伏时,东北民间有吃黄面饼和米面的习俗,并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里头吃鸡蛋”之说。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优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